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在中國對台動武風險升溫的背景下,據《金融時報》19日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已私下警告旗下企業,如果戰事爆發,撤僑責任得自行承擔,政府恐難提供協助。這一訊息無疑對一向是台灣主要外資來源的日資企業而言,投下一顆震撼彈,也導致對台投資明顯下滑。

▲外媒曝,若台灣發生戰爭日本礙於外交與憲法,恐難以合法派遣部隊協助撤僑。(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多名知情人士透露,日方近三年來持續對企業發出此類「非正式」提醒。外交官甚至直接告訴企業風險管理主管:「如果你把大量資產放在台灣,就要自己承擔後果。」
日本難出手援救 外交與憲法限制重重
這樣的警告其實反映出的是日本在地緣政治與憲法約束下的進退兩難。由於日本憲法屬和平主義,其自衛隊除非獲得「駐在國政府」同意,否則不得對外部署。
一名日本官員表示,從日本的觀點來看,「台灣並沒有一個我們承認的政府」,因此也難以合法派遣部隊協助撤僑。更遑論在戰時情況下,北京不可能同意日本出兵。儘管日本官方從未公開承認這種立場是政策指導原則,但多位外交人員與企業主管都證實,類似警訊已流傳多年。
日方投資信心動搖
這番警告也讓日本企業對台投資意願大幅下降。根據統計,2023年日本對台外商直接投資(FDI)下降27%,僅為4.52億美元(約新台幣133億元);相比2022年的17億美元(約新台幣5百億元)高峰,可說是大跳水。
而這與其他外資國家的態度也形成強烈對比。美國2024年對台投資達9.38億美元(約新台幣276億元),幾乎是2022年的兩倍;英國更達15.4億美元(約新台幣453億元),是2022年的近三倍,主要集中於資料中心與離岸風電產業。

▲為應對與中國日益緊張的關係,台灣此次漢光演習提升了訓練的強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目前全台約有3,000家日資企業設點,根據帝國數據銀行(Teikoku Databank)資料,其中三分之一從事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材料與設備領域;零售、餐飲與批發業也有大量投資。
台海風險仍在 企業私下演練撤僑
自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北京隨即展開大規模軍演,引發跨國企業重新評估其在台與中國的資產風險。儘管風險情緒後來略為緩和,但不少日企仍未鬆懈。
知情人士透露,自那之後,數家大型日企開始每年模擬中國入侵台灣時的員工撤離演練。一位參與相關規劃的企業人士指出,撤僑的時機必須謹慎掌握,最好在戰爭爆發前提早行動,而且過程中還得低調進行,以免引起北京警覺、連帶波及員工。「重點在於時機,」該人士說,「我們需要預先、主動行動把人帶回來。在這個劇本裡,沒有自衛隊或任何軍方支援。」
日政府態度曖昧
面對質疑,日本防衛省表示,「無法對假設性情境做出具體回應」,並稱任何行動將根據憲法、國際法及國內法律個別處理。
日本外務省則提到,保障海外國民安全是政府最重要責任之一:「若世界任何地方(包括台灣)出現需撤僑情況,政府將盡最大努力,採取最快、最安全方式協助撤離,並考量所有可能性。」
儘管日本政府口頭上未明言,但與企業接收到的訊息,顯然畫下了一條模糊界線,在最壞情況發生時,駐台日企恐怕真的只能做好「自求多福」的打算。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