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新北報導

▲若出現尿量變少、泡泡變多,小心與腎功能衰退有關。(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33歲的上班族小美(化名)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她大學時期就被診斷出高血壓,但因沒有明顯不適,並未積極用藥。直到最近發現早晨尿量變少、泡泡變多,就醫檢查才驚覺腎功能已嚴重衰退,年紀輕輕就可能面臨洗腎風險。
土城醫院家醫科醫師陳藝瑄表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是最常見的慢性病危險因子,若長期未控制,可能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或腎臟病變,嚴重者甚至需要洗腎。
三高管理該從何下手?她說可從血壓控制、血糖管理、血脂檢查等三面向進行。
一、血壓控制:每天固定時間量血壓,量測前應先休息10分鐘,使用同一側手臂且手臂與心臟同高。一般理想血壓約120/80 mmHg,若長期高於130/80 mmHg,就該開始減鹽、運動、戒菸;超過140/90 mmHg且伴隨頭暈,應盡速就醫;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則更需嚴格控制。
二、血糖管理:空腹超過100 mg/dl要開始調整飲食,超過126 mg/dl或飯後超過200 mg/dl,應進一步檢查糖化血色素(HbA1c)。
三、血脂檢查:男性「好膽固醇」(HDL-C)應高於40 mg/dl、女性高於50 mg/dl,可透過運動提升數值;三酸甘油脂若超過150 mg/dl需控制飲食,超過500 mg/dl應盡速就醫。「壞膽固醇」(LDL-C)建議控制在130 mg/dl以下,糖尿病患者最好低於100 mg/dl,曾有心肌梗塞者更需降到70 mg/dl以下。至於總膽固醇偏高,但若其他指標正常、特別是因HDL偏高所致,則不必過度擔心。
陳藝瑄提醒慢性病民眾,平時應規則服藥、控制體重、飲食清淡少糖少油,避免精製澱粉,多做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才能有效穩定三高。許多慢性病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定期健康檢查是關鍵,民眾可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康檢查服務,或就近向家庭醫師或合約院所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