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2016數位行動產業首屆高峰會,探討台灣數位經濟政策方向及Mobile Internet產業發展的未來前景。在此之前,主辦單位不斷告訴我們,我們已經在全球網路產業中落後!Facebook等新興網路巨頭 ,全都跳過了台灣,直接進駐韓國、大陸、新加坡、印度,過去五年幾乎沒有聽到在台設立創新研發中心的案例。曾經引領硬體製造產業發展的台灣,更該正視在Mobile Internet時代該急起直追的現實。
▲開幕主講中外四巨頭(圖/主辦單位提供)
但你知道到底什麼是Mobile Internet嗎?主辦單位表示,目前最常見的譯名為:行動網路、移動網絡、移動互聯網。它訴諸的是:以軟體、應用程式發展及O2O服務。目前全 球前十大市值高科技企業,多數皆是能夠成功打造軟體平台與生態系 統,硬體只是陪襯,就像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龔明鑫在「WHAT s NEXT!移動到未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上的點題:「網路就好像給了我們一雙翅膀,用飛的迎向未來!」
打造健全的創業環境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政府:從對創業的態度影響相關法規,這些法規對創業家而言是妨礙還是輔助,端賴政府的一念之間。龔明鑫強調,未來的網路經濟趨勢非常重要,以目前網路使用人口高達32億、手機用戶52億這樣龐大的基數,蘊藏了包括電子商務的服務創新、物 聯網的應用深化、數位金融的普及、社群媒體的影響、數位遊戲的發 展等,其中電子商務的成長模式快,線上交易金額已經突破2兆,未 來還有極大的空間,而政府也針對相關公司法的修訂輔助補強中。
你或許還記得蔡英文曾提過「亞洲矽谷」計劃,因遭各界批評而不了了之。不過龔明鑫要用最簡單的話,幫大家認識這項計劃。龔明鑫認為矽谷計劃發展的重點便是「物聯網的產業發展」,商機80%著重軟體與服務的整合應用。配套措施便是數位金融將透過大數據量身訂做消費者所需,創造更多的商業效益,推到行銷端,便是社群媒體的發展,重點則在直播、影音與數位,AR及VR的熱潮更將掀起遊戲應用的熱潮。
「行動產業是文化上的改變,不是技術上的改變!」Opera軟體公司董事、矽谷知名科技作家蘇菲夏綠蒂.摩提(Sophie-Charlotte Moatti)表示,行動網路產業已占全球GDP的2%,在韓國甚至占了11%的GDP。她更多次強調,行動產業有漸進式或破壞式的成長,行動產業一定要不斷地創新,賦予使用者意義。
在6日開通的手機遊戲《Pokemon Go》也是會上不斷被討論的內容。小米科技台灣總經理李佳峰舉例,從Pokemon Go的遊戲可看出:雖LBS(移動定位)只是AR的其中一個環節 ,但在產業整體上來看,AR和LBS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組合,未來 小米科技亦會在AR眼鏡上有一個突破。
而近期被Verizon併購的Yahoo亞太區策略及營運部副總裁陳琚安承續這個熱點,表示「如何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是相當值得思考的。」Pokemon Go在遊戲上雖然不是一個全新的突破,但他們是如何利用手機遊戲將多數用戶匯流在一起,在手機運用上創造出新 的模式,是成功的關鍵。陳琚安介紹像Yahoo在行動版圖上有三大塊,內容媒體服務,廣告服務以及電子商務,像今年Yahoo就與統一獅簽訂統一轉播,不只是看影音,還增加了各種不同的服務形式,透過即時的互動,用 戶可以跟主播小編互動,進而讓實體跟現場連結起來。
而對於台灣新創產業,陳琚安也強調,台灣也有很多很傑出的行動服務開發商,包含黃立成經營的直播APP《17》在內。但多數公司之後還是會是遇到有一定的人流後,下一步不知如何是好的瓶頸,她認為,APP與行動服務不只是著重在技術上,最關鍵的是,該如何與生活做結合;如何給予使用者更不同的經驗,才是最重要的。
在更新銳的青創講堂上, TiEA秘書長、AppWorks合夥人程九如劈頭就點題:「手機改變通路,成為貼身行銷!」,他說台灣的內需市場很大,133萬家企業需要網路化。不夠網路化的平台、公司就會泡沫化,人才、訂單、資金都找不到你。 要在網路上提供價值、服務、品牌,否則就會消失。
但徒有內需市場沒有用,還需要年輕人勇敢的態度,才能銜接起供需鴻溝,閱人無數的矽谷橡子園創投共同創辦人、矽谷多元天使集團董事長林富元就說:「台灣有人才、有技術,但年輕人看不到市場。」
在網路產業中,遭受較大衝擊的恐怕是媒體了。大家都是看四大報長大的,而父母親也都看老三台長大,現在不只Cable因網路逐漸沒落,用手機看新聞等文化也異軍突起。
聯合線上代表李彥甫表示,相信大家都在面對由傳統的電視、紙本轉向電腦、行動裝置這項痛苦的轉換陣痛期。但相信大家都承認,這是個「不可逆」的現象。他觀察,現在大家都採用傳統戰法,也就是把紙本或電視的內容,轉到網站上以及行動裝置,但這只是平移複製,卻無法為特定用戶做專屬內容。
華遠匯暨華鑫資本董事長戴偉衡表示,他認為新媒體有兩項重點應該掌握:首先是載具。因十年前行動裝置開始發展,直到現在變成新的榮景,新的傳播路徑也造成極大影響。第二個是內容。載具將大市場切割成不同的小市場,因此新聞內容必須透過載具精準投放,例如讓熱愛研究遊戲的朋友看多一點遊戲相關文章、關心政治者就多給他各種政治財經新聞,找出這些小市場的營利模式,會是一條道路。
▲「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最後一場次「媒體講堂:數位匯流新時代」出席的講者。(圖/葉立斌攝)
三立電視新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藍宜禎表示,做為內容提供者,他現在正在嘗試的,是將舊內容放上去與生產新內容並進,也就是對現有內容作「非線性切割」。舉例來說:將旗下綜藝節目,針對特定主題,將不同集數中相關主題的內容剪接出來。
藍宜禎認為,新媒體應該定位在新聞上,如只是把電視放到手機,大家都會認為不好看。因此在載具的改變上,我們用不同形式呈現,例如:近期用原新聞素材但用新媒體作法例如放在FB上,雖需要人力較多但效果不錯。實際上,影音傳播力道,也就是FB觸擊率是文字10倍。現在人使用的智慧型手機螢幕大多是5吋以下,但畫面小,就不能太多字,這同時考驗編輯人員的功力,以及是否能站在讀者角度思考的心。
▲三立新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藍宜禎(圖/葉立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