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陳昇也中招!嘴裡冒紅白斑?留意口腔4大「癌前病變」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知名歌手陳昇在去年底的例行健檢中確診初期口腔癌,旋即入院開刀治療,所幸術後恢復良好。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報告,2018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千餘人,其中口腔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位居第五名。醫師表示,其實口腔相較其他器官更容易自我檢視,發現不明紅斑、白斑、異常增生、纖維化等症狀時應儘快就醫檢查。

▲口腔癌前病變。(圖/國泰醫院提供)

口腔癌泛指口腔內所有惡性腫瘤,大部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好發部位是頰黏膜、舌部,其次是齒齦、後臼齒區、口底部。國泰綜合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游竣傑表示,口腔癌常見發病原因和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長期受刺激有關,比如抽菸咀嚼檳榔喝酒;其他原因包括老化口腔衛生不良長期營養不良長期吃過熱或太辣食物等。

在台灣罹患口腔癌的患者中,有9成與咀嚼檳榔習慣有關。游竣傑指出,台灣普遍販賣的檳榔成分有檳榔子、紅灰或白灰、荖藤、荖花、荖葉,其他等香料,許多民眾有錯誤觀念,以為咀嚼「沒有加料」的檳榔就不會得口腔癌,然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明確指出「檳榔子」屬於第一類致癌物,含有多種生物鹼和多酚類化合物,這些成分會在口腔中進行硝化,並抑制膠原蛋白酶,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癌前病變之一)以及細胞突變癌化(口腔癌),因此檳榔子單獨致癌性證據已經相當充分。

荖花則是雌性荖藤的花穗,內含公認的致癌物質「黃樟素」;紅灰和白灰的致癌性雖不明顯,但是會使得口腔環境變鹼性,造成檳榔子釋放出自由基造成細胞病性。根據研究與統計,檳榔除了是公認的口腔致癌物質,也是直接造成口咽癌、下咽癌、食道癌的元凶,並且是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子。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葛應欽教授的研究,有抽菸、酗酒、嚼檳榔三種習慣的人發生口腔癌的危險性較沒有抽菸、酗酒、嚼檳榔者高出123倍。若分別統計,嚼檳榔又抽菸的族群,風險達89倍;不菸不酒只吃檳榔也較一般人多28倍風險;僅抽菸者是18倍;只有酗酒習慣者也有10倍的風險。

▲歌手陳昇去年底確診初期口腔癌,所幸經過開刀治療恢復良好。(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口腔癌不會突然冒出來,通常有徵兆可循,一般口腔惡性腫瘤都由「口腔癌前病變」逐漸轉變惡化而來。游竣傑提到,口腔相較人體其他器官,相當容易自我檢視,民眾可藉由自我檢查,或是在牙科診所例行洗牙時,請牙醫師檢查口腔黏膜是否有異常,若黏膜有異常,應儘速至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接受進一步檢查。

游竣傑歸納出四大常見口腔癌前病變,包括:口腔白斑/紅斑疣狀增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扁平苔癬。他提醒凡有上述口腔癌前病變的情況都應定期追蹤,若病情有變化,可安排切片檢查,做進一步病理化驗,及早發現和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游竣傑。(圖/國泰醫院提供)

游竣傑叮嚀不管是還在咀嚼檳榔的人或是已戒掉檳榔的人,都應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口腔黏膜癌症篩檢,只要符合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或是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者,都能接受每兩年1次的口腔黏膜檢查。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