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什麼是「黃金圈理論」? 先問「為什麼」找到自我核心價值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女人瘋

在開啟一項計畫前,人們總是先想,要做什麼(What)、要怎麼做(How),決定了目標、收集好一切所需的資源,就覺得事情肯定能順利進行。但是這整個計畫還需要有個最大的動力,就是「為什麼」(Why),探求這計劃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做?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看完本書《先問,為什麼?》,你可以知道自己的「為什麼」,不論是從事的工作、興趣、所使用的手機品牌,都能反映出你是什麼人、正在深受什麼樣的感召。如果身為領導人,你更能知道自己將能為組織、公司帶往何處去,使其精神屹立不搖,不會在岔路上失衡跌倒。

本文內容:
長期的成功,關鍵在一開始
利用人心弱點的操弄手法
長久成功的單行道:黃金圈法則
蘋果掀起的革命
尋找志趣相投的人
信念能夠震撼人心:我有一個夢
只跟過去的自己比賽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長期的成功,關鍵在一開始

一群美國汽車業的高階主管,一起到日本車廠參觀生產線,發現在美國,生產線的工人會在車門裝好之後,用橡膠槌拍打門沿,確認車門有確實地與車體緊密結合,但日本車廠完全沒有這道程序,因為日本汽車產業在「一開始」設計車子的時候,就已經設計好自己想要的結果了。

美國車廠的橡膠槌,象徵著許多組織的領導方式:碰到計畫以外的問題,就迅速採取一連串的補救措施,來達到原先冀望的結果。但要能創造長期的成功,關鍵都深藏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因素上,而非靠事後的調整或補救。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利用人心弱點的操弄手法

影響人類行為的方法只有兩種:操弄(manipulate)或感召(inspire)。《先問,為什麼?》

從企業界到政治界,典型的操弄手法包括:打價格戰、促銷方案,利用恐懼心理、同儕壓力或渴望,或承諾創新來影響別人的購買或投票等支持行為。當組織不清楚為什麼顧客會選擇自己時,通常就會利用操弄的手法來達到目標,也因為操弄的手法讓目標容易達成。

然而其效果並不長久,操弄的越久,代價就越高,畢竟所有的好處都只是暫時的,若無法培養一批死忠的支持者,長期的操弄便會使得企業或政治家在被打壓的狀況下,無法獲得支持而迅速倒台。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長久成功的單行道:黃金圈法則

有些領導者選擇以激勵人心,而非操弄手段來促使別人採取行動,而他們完全符合存於自然界的一種模式,作者稱之為「黃金圈」原則(The Golden Circle),其同心圓依序由外到內的順序是:

做什麼(What):無論規模大小、身處哪個行業,世界上任何組織都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每個人都能說明公司提供什麼商品、自己負責什麼工作,我們很容易就能定義「做什麼」。

怎麼做(How):大家通常是用「怎麼做」來解釋為何某些事物不同於或優於其他事物,比如「價值主張」、「專業流程」、「獨特賣點」,以為「怎麼做」就是產生不同決策或結果的主因,然而真正的關鍵在於下列這項因素。

為什麼(Why):很少人能清楚說明,自己為什麼會做現在所做的事情,而「為什麼」指的不是賺錢,賺錢是結果,不是原因;「為什麼」是一個目的、使命和信念,像是公司為什麼存在?你每天為什麼起床?別人為什麼要在意你們的商品?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大部分的組織或個人的行為模式,通常都是從這個黃金圈由外向內,從做什麼、怎麼做,到為什麼,因為大家通常都從比較清楚的事情開始做,然而那些能夠激發熱情、啟發人心的組織或領導者卻不一樣,無論規模大小、行業為何,他們的模式都是由內向外的過程,都是從「為什麼」開始。

吸引人們的,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為什麼做。—《先問,為什麼?》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歸屬感是人性最原始的一種需求,是一種當旁人和我們擁有相同價值觀或信念時,油然而生的感覺;有了歸屬感,我們會感到彼此相連,也會有安全感,且我們對歸屬感的渴望並不理性,對它的渴求強烈到願意辛苦付出、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花上大把鈔票來獲得這種感覺;因此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比較信任那些與我們共有相同價值觀或理念的人。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買一台特別訂製的哈雷機車,通常願意等上六個月的時間;如果你是死忠的蘋果迷,就算是別牌比較便宜、功能又多的手機,你也寧願排隊等候最新的iPhone 上市,而這些購買的決策和忠誠度,背後深層的原因是:比起蘋果手機,我們真正在乎的是自己,在內心深處,我們熱中於參與一場偉大的革命運動,透過使用的產品,向別人說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因為這些行為完全超乎理性思維,成為一種值得擁戴的信念,甚至是信仰。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蘋果掀起的革命

在沃茲尼克打造蘋果一號時,個人電腦革命才剛開始,雖然絕大多數的電腦業者仍以企業用戶為主,然而沃茲尼克的終極目標並不是賺錢,而是懷抱著更神聖的目標:希望讓坐在家裡的個人用戶也擁有和企業相當的力量,這就是蘋果的「為什麼」:挑戰現況、強化個人力量,在他們一系列的產品中不斷出現的重複模式,他們的信念啟發人心,也為整個世代掀起風潮。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尋找志趣相投的人
用人不是看技能,而是看態度。因為技能隨時都能學。—凱勒赫

讓一家企業產生凝聚力的,不是它的產品或服務,是每一位員工都認同一套鮮明的價值觀及信念。企業要尋找的不是具備某種技能的人,而是認同自己企業理念的人。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1914年12月5號,夏克頓率領二十七位探險隊員登上「堅忍號」,從威德海正式出發,然而「堅忍號」從未抵達南極大陸,因為在出發沒幾天就碰上了無邊無際的浮冰,四周的冰把船完全鎖死,夏克頓和他的隊員被困在南極長達十個月。

而堅忍號的故事最讓人動容的並非探險本身,而是在一場嚴酷的挑戰中,沒有一個人喪命,沒有發生任何叛艦喋血、同類相殘的情節。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因為當初,夏克頓只是在倫敦《泰唔士報》登了一則簡單的徵人廣告:危險旅程誠徵隊員,薪資微薄、天寒地凍、不見天日長達數月、隨時處於危險之中,無法保證平安返航。但若有幸成功,榮耀加身、名滿天下。

真正來應徵的人熱愛挑戰極限,而夏克頓找到了與他理念相同的人,因他們的求生能力與生俱來,才能讓那次的探險能夠全數人員得救。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信念能夠震撼人心:我有一個夢

1960年代初期,美國正因種族間的緊張關係而瀕臨四分五裂,整個國家因不平等、種族隔離問題而傷痕累累,然而在西元1963年8月28日,全美各地二十五萬人齊聚華府林肯紀念堂前廣場,他們都來聆聽金恩博士那一場最有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成功號召整個國家進行改革。

那場演講題目並非是「我有一個計畫」,而是「我有一個夢想」,連續幾句強烈的感召力: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給了美國一個目標,而非一個行動計畫;當然計畫固然重要,但能讓二十五萬人聚集在那個時刻的原因,是金恩博士強烈表達出自己的「為什麼」的信念,而不是他即將要做什麼來改變美國。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只跟過去的自己比賽

從開始參加漢拿高中越野田徑隊以來,班恩從來沒贏過任何一場比賽,但他沒有放棄過,儘管臉上充滿痛苦又挫折的表情,然班恩是一名腦性麻痺患者,而這並不是一個愈挫愈勇的故事,也不是一個不怕跌倒、再接再厲的故事,的確班恩鼓舞了我們,但他的故事比這個深刻得多。

當所有人跑完全程,大家竟又全部回頭跑,陪班恩一起完成賽程,而班恩是唯一一個跌倒時有人扶起的人;班恩是唯一一個跑到終點時,背後還有幾百個人跟著跑的人。當你和別人競爭時,沒有人會幫你的忙,但是當你是在和自己競爭時,每個人都願意幫你一把;如同班恩每次參加賽跑,心中都有清楚的為什麼:不是要打敗別人,而是要戰勝自己。

(圖/翻攝自女人瘋)

▲(圖/翻攝自女人瘋)

也許從出生到現在的我們,永遠都在和別人比較,永遠想要比別人更好,有時只顧著追求名譽、獎牌、值得讓人讚賞的工作,卻忘記自己當初的「為什麼」。

從今而後,只跟過去的自己比賽,清楚自己的為什麼,再去思考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去做,忠於自己的內心,不為外在世俗眼光所迷惑走失,才能成就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探索行動背後的源由,找出最深層的動機。從今天起,做任何事情前,請先問自己「為什麼」。—《先問,為什麼?》

延伸閱讀>>>

選擇問「比較好的問題」,讓你在工作與生活中無往不利

https://iwoman.sharelife.tw/article_aid-19482.html
想要幾歲就享受退休生活?成為「FIRE理財族」提早自由吧!

https://iwoman.sharelife.tw/article_aid-19475.html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藍白再鬥「京華城」容積率!京華城29日出面說明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