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何美鄉:來個科學性的討論,是仙人掌菌的毒素?還是米酵菌酸?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截至昨日已造成多人不適並有2人死亡。(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截至昨日已造成多人不適並有2人死亡。(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截至昨日已造成多人不適並有2人死亡,分別病逝於台北馬偕、新光醫院;衛福部昨晚首次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目前認為偏向是毒素導致。衛福部長薛瑞元今(28)日表示,目前受影響者有14案,昨日多了一個通報是在台南;另,衛福部昨晚邀集專家學者及照顧個案的醫師進行討論,初步認為是內生性毒素所致。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今(28)天撰文,來個科學性的討論:是仙人掌菌的毒素?還是米酵菌酸?

何美鄉指出,兩種毒素的毒性標的都是細胞粒腺體,所造成的多重器官衰竭的臨床症狀可能很類似。

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米酵菌是植物的病原體,而仙人掌菌則是人類的病原體。

何美鄉說明,所以米酵菌的繁殖環境是在不高於32度的室溫,有研究顯示在37度,沒有繁殖能力。文獻上沒有他是否曾經在人體內繁殖的紀錄,但推測是不會的。而仙人掌菌則是完全可以在人類的腸胃道內繁殖。

為什麼要討論繁殖的環境呢?這是事關第二個死亡病例的病程。

何美鄉提到,這位66歲的男性死亡案例,病程相當的曲折,依據女兒的敘述,在寶林用餐後數小時就有腸胃道的症狀,隔日又有暈眩肢體無力等全身性的症狀,到醫院後看似症狀緩和後,卻忽然極速惡化,最後多重器官衰竭。

何美鄉進一步說明,假如這位案例的死亡是與餐飲有關的話(也可以是不相干的死亡),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說:第一波腸胃道症狀是來自食物中攝取進去少量的毒素,但可能在食物裡面也含有病原體,譬如耐溫的孢子,這些孢子在體內的37度厭氧的環境下是可以被活化而繁殖,同時產生毒素。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應該就可以下結論說米酵菌會造成此類病程的機率不大。而仙人掌菌則可以。過去死亡的案例中是可以從腸胃道的排泄物分離出仙人掌菌病原體的。

何美鄉強調,以上僅是科學性的討論,而不是預測。我們靜待相關單位的調查結果。

加入 @setn 好友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