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面對全球綠色監管浪潮來襲,法國永續科技公司Glimpact推出的「全球影響評分系統(Global Impact Score)」正成為時尚與服飾產業邁向生態轉型的新工具。該系統以歐盟「產品環境足跡(PEF)」方法為基礎,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全面衝擊,協助品牌調整供應鏈、原料來源與設計策略,同時強化對歐盟新規《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則(ESPR)》的法規遵循能力。

▲以科學標準量化環境足跡,助力全球服飾業提前應對歐盟ESPR法規與永續披露新常態。(圖/永續新聞網)
16項環境指標轉化為「單一分數」 讓企業看到真實的環境成本
全球影響評分涵蓋了16項關鍵環境指標,包括:氣候變遷(CO₂排放)、細懸浮微粒(PM2.5)排放、水資源枯竭、非再生礦產與能源耗竭、土地使用影響、臭氧層破壞、光化學臭氧生成潛勢、土壤酸化、游離輻射風險、海洋、淡水與陸域優養化、人體致癌與非致癌毒性、淡水生態毒性。
這些數據將整合為「單一環境衝擊分數」,根據Glimpact的定義,可視為一種「環境價格」,使企業能更量化地理解其產品在製造與使用全週期中對地球造成的真實負擔。
「我們推出這項工具,是希望讓歐盟PEF這種複雜且嚴謹的標準,能夠被美國乃至全球更多品牌輕鬆應用,」Glimpact執行長Christophe Girardier向《ESG Dive》表示,「這是一項對抗漂綠(greenwashing)並提升市場透明度的關鍵技術突破。」
面對ESPR規範與數位產品護照 品牌需建立科學基礎的永續語言
2024年歐盟正式通過ESPR,並於2025年公布五年工作計畫,將服飾列為首波高優先產業。該法規要求所有進入歐洲市場的產品,無論來自何國或企業規模大小,皆需符合下列條件:提供產品「環境足跡」數據、 設計上具備可維修、升級與再利用性、滿足最低耐用度與再生材料含量門檻。
配備「數位產品護照」,揭露產品完整生命週期資訊
預計2027年起全面上路,對尚未建立完整碳與環境盤查能力的品牌來說,時間壓力不容小覷。
在這個背景下,全球影響評分系統的推出,提供了品牌一個快速且科學的方式,預先建立與PEF及ESPR接軌的能力,對美國、日本、台灣等出口歐洲市場比重高的成衣與布料供應商而言,具有戰略價值。
科學標準作為共通語言 助攻國際ESG溝通與報告透明度
Glimpact表示,該工具不僅能協助企業釐清產品的高風險熱點,更可作為ESG永續報告、碳揭露(如 CDP)、或供應鏈問卷回覆時的量化佐證資料。此外,在歐盟《企業永續揭露指令(CSRD)》與IFRS S2等國際揭露準則要求下,企業對「環境面績效指標(E-metrics)」的要求日益精細,也促使這類科學化評分工具受到重視。
Girardier強調:「ESPR不僅是一項歐洲規範,它代表著全球市場逐漸趨同的趨勢。全球影響評分所依據的PEF模型,將成為時尚產業間共通的語言,讓環境資訊不再模糊,而能如同價格與尺寸一般具體。」
打造永續供應鏈的決策儀表板
從材料選擇、製程設計、產品組合優化、甚至品牌行銷訊息定位,企業可透過這項評分系統做出更明確的取捨與溝通。舉例而言,當兩項設計風格相似的布料在「全球影響評分」上呈現出50%的落差時,品牌不僅能選擇低衝擊方案,還能將此作為 ESG溝通素材,提升消費者信任與品牌價值。
總結:從合規走向競爭優勢,評分系統正重塑時尚產業ESG策略
全球影響評分系統的崛起顯示,ESG不再只是附加價值,而是未來市場進入的必要門票。能否精準理解產品的環境足跡,不僅關乎合規,更關乎企業的營運彈性、品牌聲譽與跨境競爭力。
對時尚品牌與供應鏈夥伴來說,越早導入科學化工具進行產品環境診斷與優化,就越能在永續轉型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