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援烏大轉彎!軍援烏克蘭下通牒 一文看懂百變川普的「次級制裁」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4日在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會時表示,將批准提供烏克蘭包括攻擊性與防禦性武器在內的大量軍援,並且對俄羅斯下最後通牒,若50天內不啟動和平進程,將對俄羅斯與其貿易夥伴實施100%的次級制裁,透過經濟手段逼普丁上談判桌。

川普在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川普在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這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會由北約國家向美國採購,然後迅速送到戰場。」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說。當被問到具體供應哪些武器時,川普回應:「所有的武器都會有。」其中,烏克蘭急需的愛國者防空系統也將列入支援清單,由歐洲各國先轉交基輔,再由美方補上替代設備。呂特也證實:「美國決定透過北約大規模供應烏克蘭所需的一切,由歐洲國家出錢。」

次級制裁是什麼?制裁對象又是誰?

除了軍援,川普這次最大的政策爆點,就是他所謂的「次級關稅」威脅。川普直言:「如果50天內沒有達成和平協議,我們將祭出非常嚴重的關稅,大概是100%。你可以叫它『次級關稅』。你懂的,這很有用,進而來結束戰爭。」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稍後也在白宮向媒體澄清,川普的本意是要祭出「次級制裁」,而非次級關稅。

那什麼是次級制裁?不是直接制裁俄羅斯,而是制裁還在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根據美國駐北約大使惠塔克(Matt Whitaker)解釋:「這其實是對中國、印度這類還在買俄油的國家課徵100%關稅。這會對俄羅斯經濟產生劇烈衝擊,因為他們靠出口油氣維生。」

事實上,即使在美歐嚴厲制裁下,俄羅斯光靠化石燃料出口,每年仍能賺進超過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8.8兆元)。川普此舉,就是要斷俄羅斯的財路,從根本讓戰爭沒錢打下去。

川普為何突改變對烏態度?

川普近來對烏克蘭援助態度的轉變,讓許多觀察者大感意外。畢竟在今年2月28日,川普才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會談時,指責澤倫斯基「不知感恩」;隨後在3月3日下令暫停對烏軍援與情報共享。

雖然烏克蘭表示願意進行30天停火談判,美方才在一週後恢復軍援,但7月1日又傳出,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未經川普同意下,再次中止對烏武器運輸,川普最終於7月8日親自推翻該命令。這一連串的反覆政策顯示川普態度的劇烈變化,轉折點似乎來自於對普丁的不滿。

川普7月13日在馬里蘭州安德魯聯合基地(Joint Base Andrews)向記者坦言:「我對普丁總統非常失望。我原本以為他說到做到,結果他白天談得好好的,晚上卻進行轟炸無辜,我們不喜歡這樣。」

川普對普丁的不滿逐漸加深。(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川普對普丁的不滿逐漸加深。(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俄方冷處理嗆「50天內他會改變主意」

川普的發言,立刻獲得烏克蘭正面回應。澤倫斯基在當晚例行影片演說中說:「我感謝川普總統願意支持我們人民的生命安全。」

相較之下,莫斯科方面則表現得相當冷靜。俄國國會副議長柯薩契夫(Konstantin Kosachev)在Telegram上譏諷川普的通牒只是「虛張聲勢」;而親克里姆林宮的軍事部落客波多利亞卡(Yuri Podolyaka)更酸:「川普在接下來的50天內,可能會改變想法好幾次。」

川普搞軍售撈大錢 美國軍工爽賺

雖然這份援助名義上是「幫烏克蘭」,但其實背後也藏著川普一貫的「生意邏輯」。川普在7月13日就直說:「歐盟會買單,我們不用花一毛錢。對我們來說,這是門生意。」

這樣的交易,不僅幫烏克蘭補充急需的軍火,也讓美國軍工產業荷包滿滿,堪稱是一次符合「美國優先」原則的地緣政治操作。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