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蕭宥宸報導

▲黃軒提醒,常用於按摩的精油不可直接塗抹於皮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市面上常見的驅風油、精油、香油,雖然名字都帶個「油」字,但其實大不相同!醫師黃軒指出,按摩、芳療常用的精油,能夠幫助放鬆情緒、舒緩壓力、改善睡眠等,但要小心其濃度極高,切記不可直接塗抹於皮膚!
黃軒透過專欄撰文指出,「驅風油」是居家必備的急救小幫手 當你頭痛、肌肉痠痛或被蚊蟲叮咬時,那股熟悉的清涼感,就是驅風油的招牌特色!其用途廣泛,主要是外用舒緩,如頭痛、肌肉痠痛、風寒感冒、蚊蟲叮咬、輕微腸胃脹氣等。
驅風油關鍵成分常含有薄荷腦、樟腦、桉油(尤加利油)、丁香油等。這些成分能帶來清涼刺激感,促進局部循環,達到止痛或舒緩效果。但驅風油僅供外用塗抹,務必要避免接觸眼睛和口腔,也禁止滴入舌頭。
黃軒表示,「精油」多屬於大自然的療癒香氣,常用來追求身心放鬆及芳香療癒,成分或來源天然,從植物的花、葉、根、果皮等部位,透過蒸餾或壓榨萃取而來,是高度濃縮的植物精華。
精油主要用於芳香療法,透過嗅吸(擴香)或稀釋後按摩,幫助放鬆情緒、舒緩壓力、改善睡眠等。但精油因濃度極高,不可直接塗抹於皮膚,需稀釋於基底油,除非專業醫師或芳療師指導,否則也不可內服。
黃軒說,「香油」是多功能的油家族成員,其主要包含「香氛用香油」和「食用香油」。前者大多為人工合成的香料,用來模仿天然氣味,價格通常較低,香氣持久。主要用於香水、香氛蠟燭、香皂、擴香產品等,僅限於提供香氣和營造氣氛,不具備醫療或芳療功效。
而食用香油則是廚房裡的調味大師,主要透過植物(如芝麻、花生)壓榨而成,是天然可食用的植物油,專用於烹飪調味,為菜餚增添風味。但是,食用香油雖然可食用,但不適用於芳香療法或直接塗抹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