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三伏貼藥性溫和,但仍建議由中醫師確認穴位敷貼藥餅。(圖/中醫師公會提供)
不少民眾受過敏性鼻炎、氣喘困擾,中醫師指出,「三伏貼」利用冬病夏治概念,在最熱的夏季時節貼敷穴位,調理體質、強化免疫力,能有效減緩冬季過敏、氣喘發作。不過,孕婦、3歲以下嬰幼兒、皮膚敏感、嚴重慢性病患者,應由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統計,政府在治療氣喘以及過敏引起的鼻炎,共花費超過80億點。每月因過敏性疾病就醫人數平均約2萬人。
馬偕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絜閔表示,在節氣上有所謂的「熱在三伏」與「冷在三九」,三伏貼正是利用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皮膚毛孔較易打開,藥物容易自皮膚滲透至經絡穴位,藉此提升免疫力、改善虛寒體質,臨床上約有八成病人可以獲得症狀改善。
她說,三伏的時間依夏至節氣而定,今年分別為7月20日(初伏)、7月30日(中伏)與8月9日(末伏),建議患者可以在7月到8月這段期間,每隔7至10日進行一次敷貼,一年敷貼三次,連續三年效果最為完整,若時程無法配合,也建議至少敷貼一次,以評估其對過敏症狀的改善情形。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說明,冬季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被寒邪侵犯。三伏貼治療是在一年中最熱、陽氣最旺的三伏天,將辛溫藥材製成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此時人體氣血運行最佳、藥物吸收最快,如同儲熱的太陽能板,將夏季能量儲存體內,等到冬季發揮療效。
張絜閔表示,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或是容易反覆感冒的患者,也適用於部分吃中藥困難或害怕針灸的病人,除了對於正在發病的患者,如感冒、發燒,肺部感染或孕婦、2到3歲以下較無法配合敷貼治療的嬰幼兒、嚴重藥物過敏者較不適合進行外,三伏貼是以改善過敏症狀非常溫和有效的中醫治療方式。

▲中醫師指出,「三伏貼」利用冬病夏治概念,達到預防醫學。(圖/中醫師公會提供)
不過她也提醒,三伏貼並非人人適合,較適合過敏及虛寒體質者,年齡2到3歲以上能配合敷貼者。建議民眾諮詢合格中醫師,由專業判斷是否適合自身體質與病況後接受診治。第一次接受三伏貼的患者,建議在門診等候10至15分鐘,經醫師確認皮膚狀況無虞後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