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夜尿困擾影響睡眠,常見原因包括水腫回流、泌尿系統老化、激素不足與飲食習慣。(示意圖/PIXABAY)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出現夜尿問題,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4大夜尿原因,分別是「水腫回流、泌尿系統老化、激素不足與飲食習慣」,若想改善下肢水腫造成的夜尿問題,可透過「泡腳與抬腿」改善,還能降低罹患心臟血管的風險。
洪永祥在YouTube頻道指出,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夜尿是指因強烈尿意而中斷原本的睡眠並醒來,且一個晚上出現至少2次以上的情形。而台灣40歲以上成年人,夜尿盛行率高達38.1%,且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而短期夜尿會造成睡眠不足、精神不濟的問題,長期下來,可能提高骨折風險,造成心血管疾病,甚至提高中老年的死亡率。另外,夜間頻尿常見原因包括「下肢水腫,導致夜間水分回流身體」,通常出現於心臟衰竭、腎衰竭、糖尿病、久坐久站、循環不良等狀況。
再來是「泌尿系統老化」,例如過動膀胱、攝護腺肥大,平時多攝取抗老化、保護泌尿系統的營養素,有助於解決夜尿問題。還有「失眠或大腦退化,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只要改善睡眠品質,夜尿狀況也會跟著減少,最後是「睡前飲用利尿食物」,例如咖啡、茶飲、酒精、利尿劑等,睡前別食用即可改善。
洪永祥分享,若想改善下肢水腫造成的夜尿,可以嘗試「泡腳與抬腿」。首先是下肢溫水浴,上床睡覺前4小時,先用40到42度溫水泡腳15分鐘,泡到膝蓋附近位置效果最好,泡完腳仰躺,讓雙腳向上抬高,跨在高度約40公分的椅子或軟墊上,保持20分鐘即可。以上2個動作連續做2個月、每天35分鐘,大幅改善夜間頻尿。
研究更發現,「泡腳與抬腿」不只改善夜尿,排尿量跟著減少,白天腳部水腫問題也會好轉,有助於減輕心臟負擔,減少罹患心臟血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