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郭紀子提醒,水災後泡水房應謹慎處理,尤其是電線最好全面更換。(圖/三立新聞)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水沖進鄰近鄉鎮釀嚴重水災。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指出,水災造成的泡水房非短期問題,從混凝土結構、地基到電線系統,影響可能延續數年,若未妥善處理,將埋下結構崩壞與火災的長期風險。
他表示,長時間浸水會讓混凝土鹼性降低,鋼筋更容易鏽蝕並膨脹,最終撐裂混凝土,雖然不會立刻出現危險,但多年後可能導致建築強度下降。地基周邊土壤若被沖刷或軟化,也必須檢查並視情況進行灌漿補強,否則會直接影響建築物穩定性。
修繕勿心急 電線建議全面更換
郭紀子表示,磚牆、水泥砂漿層及木作裝潢需花費數週除濕乾燥,民眾切勿心急。修繕工序建議遵循「清除→清洗→乾燥→修復」的步驟,並確認環境完全乾燥後,再進行木作或油漆,否則黴菌被封在內部,後患無窮。
他特別強調,泡水房的電線系統風險極高,所有浸水過的插座、開關、電線,即使仍能通電,絕緣體可能已受損,後續容易短路或引發火警,務必檢查甚至全面更換,這筆開銷千萬不可省。
同時,排水與通風管線也要徹底檢查是否堵塞或破損,以免影響日後使用。
證據保全很重要
郭紀子提醒,任何修繕前,建議先完整拍照與錄影,作為申請保險理賠或政府補助的重要證據。
最後,他說,災後重建如同馬拉松,居民心理壓力沉重,必須以耐心和正確知識來面對,建議政府與專業團體應積極介入,提供技術支援與心理輔導,協助災民走過漫長重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