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先追求和別人一樣,超越之後再開始與人「不同」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本文為舊文分享)

圖文/Mr.6

MR.6

兩年前某個周末,曾看到鄰居孩子的父母,對他的年幼子女說:「你還在發什麼呆,每個小朋友都一樣,趕快學吧!」

那個小朋友看來一臉沮喪。

但只能被逼著這樣做。然後,他的父母跟在後面繼續說:你就是和其他小孩『都一樣』,做吧!做吧!」

顯然,這是一個很不好的教育方式。

不過,卻點出了現代父母的一個難為之處。

到底應該教小孩,先照別人「一樣」的方式做事?

還是一開始就告訴小孩,儘量和別人與眾「不同」?

兩年前曾讀到一篇有趣的研究登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學術期刊上,這篇研究說,大部份的消費者在挑選衣服準備購買的時候,心裡同時存在著兩個完全相反的「願望」。

第一個願望是,她希望穿得「與眾不同」,讓大家注意到她的美麗!

另一個願望卻是,她希望穿得與別人「相同」,可以符合這個社會的框框,然後在這個框框之中,做到最高、最好。

就好像父母的左右兩難那樣。

原來,人性就是這樣無可救藥,想腳踏兩條船、兩者都兼顧。

但是,一個人怎麼可能同時「相同」又「不同」呢?

有趣的來了,學者發現,還真的可以!人類竟然可以在買東西的時候,真的兼顧了相同又不同──

學者發現,消費者自動的會透過「一前一後」來解決既想相同又要不同的貪婪願望。

什麼叫「一前一後」?

他們發現,人們往往先找一個大家能接受的「品牌」,然後,在該品牌這麼多衣服中,再挑一件顏色最特別的。或者,她會先去找到一個符合她身份地位的品牌,然後從中去再去選一條非常不一樣的手錶、首飾!

這樣就滿足了她覺得既是相同又是不同的矛盾目標。

對商家而言,最好的行銷方法,就是將自己品牌盡量的符合社會期待(好像這個品牌已蔚為潮流),然後再開發出很多驚世駭俗的產品,讓大家都能滿足「想不一樣」。

因為,人們會先選擇「相同」,再去求「不同」。

依學者說法,每個人(包括孩子)其實都有兩個希望,既想一樣,也想不一樣。

有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長大要和別人『一樣』,但做到最高最好」,有的孩子從小卻被教導「長大要和別人『不一樣』」,這些教育,都是出自深愛孩子的父母。

希望孩子長大和人不一樣的父母,會覺得那些教孩子長大要一樣的父母過於古板、專制,這社會可以形塑很多樣貌,為何要挶限孩子未來的夢想,要他一定得和別人一樣?

而希望孩子長大和人一樣的父母呢?則會覺得若告訴孩子長大不一樣,那會寵壞了孩子,好像在告訴孩子你有多偉大多了不起,讓孩子爬到天上去,不懂得努力去做得更好!

現在學者已經找到了最人性化的教育公式。

教育孩子先追求和別人「一樣」,超越之後,再開始與人「不同」。

先獲得充足的訓練,待羽翼漸豐,就可以創造自己的天空,與眾不同!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