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的凋零?美國報業協會向「報紙」說拜拜!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文/張約翰(網路溫度計)

在社群媒體時代,我們看新聞不再依賴單一類型的媒體。社群網站取代了過去入口網站、新聞網站首頁、RSS等集成搜尋甚至個人化推播功能,成為我們接觸新聞最常用的入口。到了這個階段,幾乎沒有新聞媒體可以自外於數位發行管道,也因此不管原先是電視、廣播、報紙、雜誌,還是網路原生媒體,大家都為了能透過社群網站獲得更多閱聽人,投身到數位化發行。

見報不是報!媒體型態與名稱不再有關聯

於是,原先用在媒體名稱當中的台、報、刊等等,漸漸成為象徵性而非實質的描述。近幾年來台灣成立的新聞媒體,有的選擇不用這些字眼,而用「新聞」、「傳媒」、「網」,甚至根本連這些標示媒體類型的字眼都不要了;即便叫做「報」,也沒有真正印報的打算,反過來說就算印報,也沒打算再叫做什麼「報」。

比方說,2008年iPhone與臉書繁體中文版登台之後,台灣新成立的綜合型新聞媒體較知名的如NOWnews今日新聞、新頭殼、民報、風傳媒、報導者、上報、信傳媒、鏡傳媒,以及香港成立但台灣佔流量大宗的端傳媒,垂直媒體集團泛科知識、CAFÉ MEDIA,當中真正叫做「報」的民報、上報,都沒有報紙,反而NOWnews曾發行報紙。

2008年之前存在的傳統型態媒體,在數位發行管道上,名稱也不再拘泥原本的媒體型態。三立新聞、東森新聞都沒有「台」,中天叫快點TV,中時是中時電子報,聯合報叫udn.com(後來叫「聯合報」的粉專是從udn plus改的)。各家在臉書主專頁外成立的其他粉專,例如鳴人堂、相對論、轉角國際、換日線、獨立評論@天下就更不用講了。

名稱如果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的意義,已經有了重大轉變。新聞媒體依賴單一型態發行管道日子已經結束,同時兼有各種型態才是常態。美國報業協會在9月初也宣布改名,叫做新聞媒體聯盟。

報業協會的「報紙」不見了

前面提及的新聞媒體名稱,是以中文為討論範圍,照理說,美國的報紙名稱本來也就沒放進newspaper這個字,譯成中文後的「報」字是譯者加以便讀者理解的,像是Tribune、Sun、Post、Times、Sentinel、Star、Herald這些,是英文常見的報紙名稱。

不過到了產業層級,報紙這個字仍然代表著新聞業的重量級產業,有自己專屬的產業組織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這個組織卻在9月7日宣布:即時起改名新聞媒體聯盟(News Media Alliance)。當然網址也跟著從naa.org改成newsmediaalliance.org。其實早在2009年4月6日,美國報紙編輯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就把名稱改成美國新聞編輯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ews Editor)。新聞媒體聯盟的改名,已經晚了很久──不只晚於ASNE,也晚於產業現況。

根據全球最大廣告集團WPP旗下的Group M發布的預估,2016年全年將成長4%,達到529.1億美元,數位廣告成長14%,但報業的印刷版廣告收入下跌8.7%,這是2009年金融風暴後的最大跌幅,那一年下跌了13.7%;2017年的預測,數位廣告將在媒體廣告市場佔33.3%,是2001年的10倍,報紙則佔9%。

報業廣告慘跌、數位廣告大幅成長,跟投放成本也有關係?

本文未完,精采全文詳見紙媒的凋零?美國報業協會向「報紙」說拜拜!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大數聚官網:http://group.dailyview.tw》;《大數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官網:htt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www.facebook.com/DailyView.tw》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