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借鏡德國能源奇蹟 台灣政府學得會?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割喉競爭 年推6000元搶客

他觀察,電力公司為了搶客戶往往祭出新優惠,一年可達170歐元(約台幣6000元)。只要不怕麻煩,通常等一年合約期滿,再換一家。

而且不用怕沒有新電力公司可換,德國電力公司不斷合併、改組、新設立,「每年都會有新電力公司,」黃世舜說。

第三項要件,是人民集體共識,除力行節約,更愛用綠電。

嫁到德國兩年的台灣女孩吳春慧,與德國人先生駱亦俠(Alexander Brujic)、今年出生的女兒,一家三口住在柏林一處公寓。雖是租屋,較難自行安裝發電設備,但他們一家正是綠電家族。

吳春慧坦言,在台灣生活時,對綠電和節電的認知相對低。但她的老公駱亦俠就不同了。

在德國出生長大的駱亦俠相當重視節能,他透露,德國電力資訊透明,價格清晰,消費者只要肯花時間,都能選到最適合自己的資費。他指著電價費率比價網站check24說,民眾輸入地區、用電量、用電人口、要哪種電力組合、是否要綠電,連各家優惠都能顯示。

以他家每年用電量1700度為例。2017年7月的查詢結果,若選擇綠電,最便宜方案是一年437.32歐元(約台幣1.5萬元);若是一般電力則是一年418.43歐元(約台幣1.4萬元),雖然有價差,卻不影響他選用綠電,「價格不是想像中貴,」他認為環境永續的價值更重要。

尤其,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後的民意所趨,更讓德國總理梅克爾堅定反核,宣布啟動「能源轉型」計畫,列為內政優先施政項目。如今已關閉17座核能電廠中的8座,訂下2022年全面廢核,以及2050年達到100%再生能源的目標。

推動能源轉型至少有三大理由,一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二是穩固國家能源安全,提高能源自給率,第三就是遵從民意。要讓人民支持綠電,談理念太抽象,最好方式之一是貼近日常。

泳池飯店挺綠電 彰顯價值

德國生活裡的綠電,是無所不在的。住過德國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讀書館和游泳池是每座城市必備的公共設施。尤其德國冬天很長,到室內泳池運動、享受三溫暖SPA是相當普及的休閒。

偏偏游泳中心又是極度耗能的設施。如何和綠能扯上邊?可以參考班堡(Bamberg)的這座綠色泳池中心。

班堡,位居德國東南部巴伐利亞邦,7萬居民,是座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優美小鎮。歐洲第一座符合被動式房屋(Passive house)標準的游泳中心邦巴多(Bambados)便坐落於此。

邦巴多給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綠」,建築外觀有著淺綠、深綠、黃綠等各種鮮豔色彩。

邦巴多由班堡市立公用服務事業公司負責營運。發言人楊‧基爾斯伯(Jan Giersberg)透露,邦巴多是取自班堡與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Barbados)的結合詞。走入邦巴多,馬上便能意會這番說法。

泳池造景儼然是座熱帶風情海島,有標準的室內游池、親子戲水區、SPA區、滑水道等,整座游泳中心可以讓人玩上一整天也不無聊。

泳池2011年啟用,建造總額約3300萬歐元(約台幣11.6億元),每年省下的電費,預估20年可回本。其中500萬歐元(約台幣1.8億元)是用在相關綠能設備,多種節能設計,像是夜間地板可調高,以減少蒸發、達到保溫;橢圓形外牆可減少與室外的接觸面積,降低熱能溢散。

最特別的,是在泳池旁蓋一座使用生質燃料的汽電共生電廠,每年產生100萬度電力與300萬度暖氣。生質能來自市郊一片廣達40公頃的大葉楊樹林。游泳中心超過六成的耗能都是自產。

如今,即便是以商業營運為考量的飯店業,都願意支持綠電,彰顯品牌精神價值。

斯堪迪克集團位在漢堡的飯店Scandic Hamburg  Emporio,業務暨行銷長托比斯‧艾伯特(Tobias Albert)分享永續概念。

旅館呈現海洋和水的元素。乘坐電梯,牆面光線明暗與色彩,及耳邊響起的音樂還會隨著上樓而變化,「想像你從水族箱裡,即將要上升到光亮的水面,」艾伯特說。

電價是台灣四倍 堅持綠能

這家來自北歐瑞典的飯店集團Scandic創立於1963年,全球分店達360家。2000年後所有集團新蓋的旅館都以節能為標準。

漢堡店於2012年開業,也不例外。「旅館空調、暖氣,都來自再生能源,」艾伯特強調。

在德國旅館業,標榜使用綠電的趨勢還不明顯,「我們算是先驅,」他驕傲地說。

德國餐廳業似乎也慢慢吹起風潮,不少餐廳門口陸續出現標示告訴顧客,自家用的是綠電。

當然,德國經驗不等同於萬靈丹。德國仍有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以及尚待解決的問題。

最常被提及的代價之一,是相對於台灣的高電價。再生能源發展初期成本較高,德國政府向全民收取再生能源附加費,來填補差額。德國電價平均一度電約台幣10元,是台灣2016年平均電價2.6元的近四倍。

由於電價貴,德國也曾傳出中下階層因付不起電費,無法開暖氣而冷死的悲慘故事。其他,還有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併網電網、甚至是發電供給超過需求而導致的「負電價」現象。

但這些,卻沒有動搖德國發展綠能的決心。德國對綠能不是等到成本降低後才做,是20年來的長期政策投資效應,才有初步果實。德國距2050年完全綠電的終極目標,仍有段距離。

想學德國擁抱綠能,仰賴總統臉書貼文的信心喊話肯定是不夠的。非核家園、綠電、電業分散等,絕非一蹴可幾。

政府應理性地擬定策略與實質可行辦法,還要不忘充分與民溝通的重要,逐步階段性推動,才能讓台灣在享受潔淨能源的美好願景之際,也能免於用電危機的威脅。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9月號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