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閒聊以為講壞話 她不是以前認識的那位「媽媽」…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今年3月初,遠在加拿大定居蔡女士,看了其他位手足播放媽媽的居家生活影片,接著回想起兩年前就覺得媽媽行為怪異,因此,蔡女士在5月底便毅然決然放下國外事業返台,當起全職者照顧88歲的媽媽。

失智症,亞東醫院,失智

▲「友你真好,健康齊步走」 亞東醫院號召社區陪失智者健走。(圖/亞東醫院提供) 

蔡女士表示,起初只覺得媽媽的行為反常,不是以前認識的那位「媽媽」,舉凡過往再熟悉不過的佛堂,卻因忘記回家的路而求救子女;原先性情溫和卻變得暴躁易怒;看到街坊鄰居閒聊卻疑神疑鬼認為在講她壞話。

這些異常行為,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是失智症的十大警訊表徵,但對疾病症狀的不瞭解,歷經求醫困境,最後在三個月的門診追蹤與檢查之後,才知道原來媽媽得了失智症。所幸醫師引薦至失智據點,做更進一步的治療。對蔡媽媽來說,參與據點的藝術治療團體,有助認知促進及延緩失智的幫助,甚至心情雀躍地期待每週一來上課;對照顧者蔡女士而言,來據點參與活動,不僅照顧者能獲得喘息,還能跟其他照顧者經驗交流,互相支持打氣以抒發壓力與情緒,甚至積極參與知能課程,瞭解照護知識與技巧,漸漸找出與媽媽的相處模式和因應方法。蔡女士表示,據點讓母女倆生活多了一個重心。

就目前四個月的照顧歷程,健康、正面思考的蔡女士提及也會情緒低落,而體認到照顧者的重要,時常告訴自己「要好好照顧自己,才能陪伴媽媽更長遠」的體悟,亦呼籲尋求照顧服務資源,有助減輕身心壓力與負擔。

家有失智症患者,最令人害怕的就是失智家人的走失,不得已只好限制失智症患者行動。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病房主任賴資賢醫師呼籲,讓失智症患者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多參與社會,這樣就能避免失智症太早找上門。

賴資賢醫師表示,於日常生活中落實延緩失智的方式包括:規律運動、腦部訓練、增加生活網絡及良好飲食習慣。平時除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外,多吃抗氧化食物及堅果類,少吃紅肉,就能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此外,聽力障礙易使人際關係溝通出現障礙,間接影響失智危險因子的增加,也不可忽略聽力檢測。

失智症,亞東醫院,失智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醫師和大家一起做健身操。(圖/亞東醫院提供) 

而據2011年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運動確實對認知神經功能有保護的作用。中度常規運動能有效增厚大腦海馬迴的體積,同時減少腦部灰質細胞退化,改善記憶力。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醫師表示想要延緩病情惡化,運動是最好的非藥物治療方式之一。

老年人的運動不能是「大鍋菜」,應參考個人需求、興趣、技能與能力,配合運動生理學來設計。想要有效地改善認知功能,應將運動當作開藥方一樣,根據長者的個人需求、興趣、技能與能力,配合運動生理學來設計不同的「運動處方」,同時持之以恆。而運動項目包括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手腳負重或拉彈力帶的肌力訓練,以及伸展操、毛巾操等伸展動作,皆適合長者能規律運動的項目。

建議運動處方:一天平均運動30分鐘,可分成2-3次,每次至少10分鐘,心跳速率每分鐘盡量達到110下,每週三至五天,以運動完會喘,但仍可說話為原則。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