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非飲食野味足 外交官大嗑斑馬、羚羊肉

記者林仕祥/台北報導

南非是歷史悠久的國度,在大航海時代也歷經荷蘭、英國兩個海洋帝國的殖民,各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在南非進行劇烈的融合,我國駐開普敦辦事處前祕書王日昇分享自己駐非的飲食經驗談,他說,不同民族之間的生活方式是區隔的,有時候不是血緣的問題,而是語言和飲食,透過飲食界定出民族的不同;而國人想到南非的普遍印象,通常就是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他在非洲的生活,也時常大嗑野味,舉凡斑馬、彎角劍羚都是他桌上的盤中飧。

 ▲在南非外出時常可見野生動物。(圖/王日昇提供)

王日昇指出,在南非「Game」就是野生動物的意思,開車出去時,看到鴕鳥、斑馬、花豹等野生動物出現在身旁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當地人喜歡吃烤全羊,調味通常只撒上烤肉專用的鹽巴,配上沾上肉汁的馬鈴薯,就是派對中最受人喜歡的家庭美食。另外,其他的野味大餐還包括斑馬肉、鴕鳥肉、彎角劍羚肉、高角羚肉、伊蘭羚羊等,且野生動物真的太多,南非並沒有限制獵捕數目。

王日昇也品嘗過當地一種奇特的食物,叫做Mopani worm,即是一種長的像蛆的蟲,白白胖胖富含蛋白質,是當地人從木頭裡挖出來的,他坦言,Mopani worm不好吃,很像太硬的臭豆腐,聞起來沒有什麼臭味,硬硬的口感不是很好,「沒有野味好吃」。

▲烤全羊是南非相當受歡迎的美食。(圖/王日昇提供)

另外,南非還有一種特色的燉物,就做Potjie(音譯波已齊,荷蘭語),裡面放入海鮮、牛肉、羊肉、蔬菜等食材,有些加入起司充滿歐陸色彩,有些則充滿亞洲元素。Potjie充分凸顯多個族群在南非融合的現象,王日昇說,像是開普馬來這個區域,早年時都是來自東南亞的馬來人,食物就比較有家鄉風味,「人類很好玩,你會失去自己的語言,但你不會失去你的飲食,吃是人類最早區分彼此的」。

▲灑滿起司、十足歐陸風味的Potjie。(圖/王日昇提供)

Falooda是南非的一種甜點,裡面加了玫瑰花蜜、Falooda seed,以及染色的汁,相當有印度食物的餘韻,吃起來有點奶味但很甜,口感比起奶酪還要淡;另一種很有印度風味的食物叫做Bunny chow,看起來有點像台灣的棺材板,要用手吃,沾進去黏糊糊、熱呼呼的,且洗手後還有好幾天都是Bunny chow的味道。王日昇說,在大航海時代,有許多印度人被抓來南非的甘蔗園當工奴,因為印度僑民眾多,印度國父甘地也曾因為一件訴訟案應聘到南非,並因緣際會在那邊旅居21年。

▲Falooda是南非的一種甜點。(圖/王日昇提供)

王日昇分享自己在非洲的飲食經,他指出,飲食是民族最大的區別所在,中國古書《尚書》裡面就有用「茹毛飲血」來抨擊外族是野蠻人,這就是很明確的標誌,另外像是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未經念誦的食物,所以不同民族之間的生活方式是區隔的,有時候區別點不是血緣的問題,而是語言跟飲食,透過飲食,我們界定出民族的不同。另外如阿拉伯人跟現在的以色列人,在聖經裡面其實是系出同源,語言學上也是接近的,但因為宗教不一樣、飲食習慣不一樣,就變成不同的民族。

▲印度風味十足的Bunny chow。(圖/王日昇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