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逾1萬5千人得腸癌 靠這1管降7%死亡風險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主要跟飲食西化、愛吃肉、少運動有關。醫師表示,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建議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7%腸癌死亡風險;若檢測出來是惡性大腸息肉,未來3年就可能會變成腸癌,別輕忽。

▲醫師李宜家說,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7%腸癌死亡風險。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開始攀升,從每10萬人有37.4人;到民國105年每10萬人有41.3人,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

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做大腸癌篩檢。「每人終其一生的腸癌發生率有7%!」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也會影響生活品質。

「實證證明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經由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大腸瘜肉),並經切除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台灣大學團隊分析335萬人年的癌症相關資料庫,顯示50到69歲符合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已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7%,可見推動糞便潛血檢查成效顯著。

李宜家指出,糞便潛血的血是肉眼看不見的,一定要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可以揪出來,他說,糞便潛血檢查非常簡單,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後再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採便前不須限制飲食或使用灌腸;現階段國人的糞便潛血篩檢率為4成,而男性大腸癌的篩檢率比女性低,跟「鐵齒」有關,呼籲男性也又多多參與篩檢,才是避免腸癌上身的不二法門。

李宜家也強調,當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跟早期大腸癌或息肉有關,都要積極去做腸鏡確診,因為小息肉可能變成大息肉或腸癌,若是惡性大腸息肉的話,未來3年就可能變成腸癌,千萬別掉以輕心。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