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規律服藥人生變調!他 因病成宅男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好發在20~40歲青壯年的僵直性脊椎炎,最怕就是控制不好,造成脊椎沾黏等嚴重後遺症,間接影響到生活、工作及交友能力。一名年僅30出頭的男性患者,發病後服藥「有一搭、沒一搭」,沒幾年即因脊椎沾黏造成駝背,甚至年紀輕輕就換了人工髖關節,病況不佳迫使他封閉自己、足不出戶,連醫師都深覺遺憾。

收治這名男性患者的台中榮民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陳怡行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療藥物,可以幫助病情控制,過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但有些患者卻因為服藥順從性差,或是誤以為不痛了,就擅自停藥,都可能導致出現嚴重後遺症。

一旦脊椎、關節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恐造成不可逆的沾黏,像是沾黏部位發生在頸椎時,脖子轉動會有困難,倒車就無法轉頭看後面;發生在腰椎時,無法彎腰撿拾東西;而更嚴重的是發生在胸椎,會造成壓迫、使肺活量受限,影響心肺功能。也有許多人因沾黏導致駝背得厲害,「走路都看不到前面」,或是脊椎彈性變差,容易發生骨折。

臨床診斷除了疼痛、晨間僵硬等症狀,主要是透過抽血檢驗發炎指數來確診,並且依據是否有脊椎外症狀(如周邊關節炎等)、是否已造成災損(如脊椎沾黏等),以及ASDAS、BASDAI等量表來評估病程階段。僵直性脊椎炎可分為「急性活動期」與「不活動期」,若是處於「活動期」就更應嚴加控制,得治療到「不活動」為止。

陳怡行進一步解釋,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除了降低疼痛,更重要的是減緩疾病進程,避免發展成脊椎沾黏等嚴重症狀的可能性,因此透過BASDAI、ASDAS等量表可用來計算疾病活性度,包括疼痛及僵硬狀況、發炎指數等,綜合分數越高,代表疾病活性度越高。患者若能定期填寫監測,可讓醫師精準掌握病情,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效率。

目前在治療上,第一線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藥或免疫調節劑等口服藥物,若經過兩種非類固醇消炎藥控制仍效果不佳者,則可依醫師建議施打生物製劑,但介入時間點很重要,越早使用越有機會緩解症狀。

陳怡行強調,適當運動、按時回診、按時服藥,都是僵直性脊椎炎日常照護之注意事項,千萬不要以為不痛就可以不吃藥,或是擅自停藥。「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將於6/21(五)晚上7點半,以直播方式舉辦「AS ONLINE 線上直播病友會」,以時下熱門的電競戰隊概念引發關注,醫師也相當肯定此一網路衛教活動,可以針對年輕族群、病友,做更有效的知識傳遞,讓潛在患者能夠早點警覺、及早就醫治療,避免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

業配、廠商提供

《本文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