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輕生居死因第2 青少年憂鬱症高達8% 醫曝4大徵兆

記者簡若羽/台北報導

近日校園憾事頻傳,據教育部統計,今年截至昨日有76名各級學校學生輕生致死,意圖自殺人數達1,000多人,學生身心狀態備受關注。事實上,民國92、93年調查就顯示,國內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盛行率高達8.66%,實際採取自殺行為比率更高達3%,衛福部108年公布最新統計,15-24歲死亡人口中,自殺均居死因第2位。究竟青少年憂鬱症的成因為何?有哪些徵兆?親近者又該如何給予協助?《三立新聞網》訪問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為您解答。

▲根據教育部民國92、93年調查,國內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盛行率高達8.66%,實際採取自殺行為比率更高達3%。(圖/翻攝自pixabay)

楊聰財首先指出,過去青少年多指12至18歲階段,但近年腦科學將青少年時期重新定義為10到25歲。研究顯示,西元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青年,95%輕生時都有發生精神障礙,70%是憂鬱症患者,而青少年容易產生憂鬱的成因可從生理、心理兩面向分析。

楊聰財說,以生理角度而言,青春期又稱為情緒風暴期,這時前額葉仍在修剪階段,缺乏理性,加上大腦邊緣系統運作強烈,容易產生焦慮、憂鬱、憤怒、壓力感等負面情緒;探究心理層面,個案多屬冠軍型性格,凡事求第一、求完美,也較神經質,對周遭環境敏感,傾向負面思考。環境因素則包含常見的課業壓力、同儕相處壓力、家庭失和,以及社群軟體的廣泛使用,研究曾指出其中80%訊息過度美化,這使低自信者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楊聰財指出,青少年憂鬱症最容易察覺的徵兆是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睡覺頻做夢等,他補充,青少年最佳休息時段為晚上10點到隔日凌晨6點,睡不好恐導致情緒不穩、容易產生挫折感等惡性循環。其他徵兆還包括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若一個月內驟降10公斤就要注意;精神狀態方面則可能出現呆滯、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等現象;此外,患者也傾向負面思考、容易有罪惡感或經常釋放不想活的訊息。

那麼親近者該如何給予患者協助?楊聰財說,最大原則是傾聽、陪伴與帶動。面對有輕生傾向的患者,應做到「一問二應三轉介」,不要害怕與其談論輕生的話題,反而要適時從談話中深入了解對方的狀態與想法,並進一步協助轉介到心輔中心或精神科單位,幫助患者獲得改善或復原。除此之外,也可透過「說唱做寫」與患者一同培養正確紓壓方式,包括陪伴說話、邀約唱歌、做運動、鼓勵寫日記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