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不明原因黃疸 家屬一句「米缸味道很重」醫師秒懂了!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當一個人出現黃疸,我們會直接聯想到肝不好或者是生活太操勞,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分享的門診案例告訴大家,黃疸、爆肝也可能是不知不覺中「吃」出來的,恐怖的致病因子就藏在家中。

▲陳炳諴醫師透露,老婦人肝指數飆高又黃疸,禍首很可能躲在「米缸」。(圖/截圖自YouTube-醫師好辣官方頻道

陳炳諴醫師在節目《醫師好辣》中提到,一位72歲老太太因為眼睛變黃、食慾不振、尿液變茶紅色等症狀,被孫子帶來看診,陳炳諴看出她有明顯的黃疸,進一步問她有無飲酒習慣、藥物使用或慢性肝炎(B肝或C肝),她都表示沒有。經過抽血檢查發現她肝指數和黃疸指數都很高,同時卻驗不出病毒性肝炎,於是先讓婦人住院治療。

老婦人打點滴吃藥過後,肝指數緩慢下降了。對於她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常,陳炳諴還是很想找出原因,他想到過去有些年長者吃電台藥導致肝指數升高,於是建議家屬回家找看看有無特別的藥物,也許就藏在床底下。家屬找了一遍,沒發現任何不明藥物,不過有注意到「冰箱沒插電」,另一個異狀是「米缸味道很重,米的顏色不太對」。

陳炳諴後來得知,老太太一個人生活,米一次都買很多,每天慢慢吃,米缸的份量一次可以吃3到6個月。老婦人曾提到有次倒米時不小心潑了些水進去,米缸有點濕,部分的米因此發黴,她捨不得丟掉,想說煮熟之後一樣可以吃,沒想到病從口入。陳炳諴強調,東西一旦發黴經過烹煮,即便可以把細菌和黴菌殺掉,內含的毒素依然存在,可能會有黃麴毒素的危機。

相信大家對黃麴毒素這個名詞不陌生,它不僅是有毒物質,更已被學界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生活環境受黃麴毒素污染的程度愈高,人類罹患肝癌的機率也愈高,同時罹患胃癌、腎癌的機會也相對升高。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南北乾貨類、辛香料、醃漬類食品、古法釀造製品、麵粉甚至咖啡豆都可能遭黃麴毒素波及。

▲醫師提醒,一般家戶難免會儲備一些食材,有時候放下層冷藏還是有腐敗的疑慮,此時應儘量冷凍起來,且不要放超過3個月。(示意圖/記者陳弋攝影)

想要預防黃麴毒素,醫師建議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剩餘的最好置於冰箱保存,取食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若發現食物發黴或過期應立即丟棄。不要覺得丟掉可惜,而把沒發黴的部份吃下肚,其實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了,一旦誤食輕則噁心、嘔吐,重則休克或致死。

陳炳諴研判,老婦人很可能就是長期吃發黴的米,不慎將黃麴毒素吃下肚,導致肝指數上升。如果體內黃麴毒素濃度過高,患者可能因肝臟衰竭而死亡;倘若吃進的黃麴毒素濃度較低,就會像慢性自殺一樣,導致肝臟持續發炎,到最後容易變成肝癌。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