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寫廢詩「一朵兩朵三四朵」!大臣神接7字 救乾隆臉面

生活中心/許書萓報導

文學與史學是共通性很高的兩門學問。要了解某一段時期的歷史,可以從當時的文學發展得知;要體會文學作品的內涵與意義,就必須從歷史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兩者相輔相成,稱得上是緊密的一家人。但彼此並不一定總是這麼和樂融融,例如在解讀乾隆一生評價時,史學和文學的觀點往往有不少分歧,因為史學往往看重事件及其承續與影響,文學則較重視作品本身的價值和時代意義。知名作家江仲淵最新力作《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中提到,從史學觀點來看,乾隆一生勵精圖治,東平臺灣、西討蠻疆,確能稱得上是古今中外少見的十全老人;但從文學觀點來看,像是:乾隆大興文字獄,文化與思想的箝制,連帶也影響了文學發展。

▲江仲淵表示,專家們在解讀乾隆一生評價時,史學和文學的觀點往往有不少分歧。(圖/翻攝自維基)

乾隆繼位時,正是清朝國力鼎盛之際,多虧爺爺康熙和爸爸雍正的細心理政,國庫裡的銀子可以說多到用不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剛登上皇位的乾隆,簡直就像遊戲新手三秒抽中課金大禮包一樣,瞬間成為全亞洲武器庫最強大的男人。或許也因為出生在這個強大的時代,相較於認真打拚的康熙、超級工作狂雍正,乾隆的性格裡多了點好大喜功,什麼都要夠盛大、夠威武,光是吃頓飯就要花費數百兩銀,還下了六次江南,他的表現完全符合超級富N代一樣:錢?伸手拿就有了,哪需要什麼金錢概念?

人類一旦衣食無缺,往往會進一步追求精神上的滿足,乾隆也不例外;一逕揮霍,還是會覺得疲乏。各位可知道中國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誰嗎?剛好就是乾隆本人,他一生共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要知道,唐詩是詩歌發展的巔峰,《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多位詩人、四萬八千多首詩,但乾隆僅以一人之身,作品數量幾乎就能與《全唐詩》相匹,不可謂不勤奮。

乾隆視自己為「千古第一全人」,意思是「老子什麼都會,什麼都強」。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名詩人,但事實卻與期望大相逕庭。與乾隆的作品數量相比,唐代的詩作不算多,但每一首都是傳世經典;乾隆雖然多產,但真正具有文學價值、能流傳後世的卻屈指可數。詩作的好壞取決於文采、詩興等質感面,而不是數量,乾隆卻想用數量取勝,以為寫得多就贏了。

乾隆稱得上是「傳世佳作」的詩總共有兩首,一首是〈詠花〉,一首是〈詠城牆〉。而之所以有名,既不在於乾隆遭遇了什麼人生困境,也不是內容頗有詩意,而是因為「實在太廢了」!例如〈詠城牆〉:遠看城牆齒鋸鋸,近看城牆鋸鋸齒。若把城牆倒過來,上邊不鋸下面鋸。

夠奇葩了吧?另外一首〈詠花〉則是乾隆流傳最廣的作品。某年冬天,大雪,乾隆拉了一大批閒人去西湖賞雪。見到西湖白雪紛飛,乾隆的詩意一時大發,張口便吟:「一朵兩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九朵十朵十一朵……」乾隆卡住了。就在現場一片死寂,冷場到不行的時候,在一旁的著名學者沈德潛趕緊接上:「皇上的詩真是太好了,請讓微臣狗尾續貂——飛入梅花都不見。」

其實,這兩首詩並不見於乾隆的《樂善堂全集》與《御制詩集》,很可能是後世杜撰的虛構笑話。撇開偏見,乾隆寫的詩雖以廢文占大多數,但基本的文學素養還是有的,就像他吃黃瓜時所寫出的〈黃瓜〉:「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這首詩輕快樸實,讀起來也很順口。

乾隆將寫詩當成每日任務,每天都得寫一首。身為皇帝,所寫的詩歌不須太多,只要能真情流露,哪怕只有一首,也能讓後世傳頌。出身市井無賴的劉邦,只寫過一首〈大風歌〉,卻能流傳千古;唐末民變首領黃巢也只寫過一首〈不第後賦菊〉,但那句犀利的「滿城盡帶黃金甲」,至今仍為人琅琅上口。

▲知名作家江仲淵最新力作《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圖/究竟出版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