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爐、薑母鴨…7日立冬補嘴空 「5大進補原則」聰明吃

生活中心/詹婷惠報導

不論天氣冷熱,台灣人對火鍋都抱有高度熱情,7日就是「補嘴空」的立冬,各式鍋物無不誘惑饕客味蕾。食藥署提醒,一般傳統、坊間的食補,蛋白質及油脂大多偏高,吃補的同時恐也造成身體負擔,特別列出5大原則,讓民眾聰明進補安心吃、營養均衡不過量。

▲7日立冬,許多人會選在當天吃鍋進補。(示意圖/資料照)

7日是24節氣中的立冬,在傳統習俗裡有「補冬補嘴空」的說法,很多人會揪三五好友大啖藥膳、火鍋應景,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列出5大進補原則,提供民眾參考,在補身的同時也能無損於健康:

1、烹調少油、半水酒

一般來說,麻油雞、薑母鴨在製程中,多會將肉類和薑片以麻油爆炒後加酒烹煮,雖可增加風味,但油脂和酒精除了增加熱量,酒精對血壓、尿酸造成的影響,可能誘使慢病患者疾病惡化。建議可省略爆炒薑、肉類的步驟或減少麻油用量,也可用半水酒烹調,並讓酒精於烹煮過程中揮發再食用。

▲煮薑母鴨時,烹調建議少油、半酒水為佳。(示意圖/資料照)

2、添加蔬菜,提升營養均衡度

一般補品多以內臟或肉類為主要材料,富含蛋白質及油脂,但民眾容易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忽略蔬菜攝取,建議可在湯鍋中加入高麗菜、菇類、茼蒿等蔬菜,提升營養均衡度。

3、減少調味醬料使用

羊肉爐、藥燉排骨是許多國人喜愛的冬令補品之一,多會搭配味噌豆腐乳醬或豆瓣醬,這類沾醬大多過鹹、含鈉量較高,需注意攝取量。若煮火鍋,可以昆布或蔬菜熬煮湯頭,並利用番茄、蘿蔔、洋蔥等增加湯頭自然甜味及香辛口味,減少使用調味料。

▲吃鍋時,要斟酌醬料的使用,避免攝取過多鈉。(示意圖/資料照)

4、加工製品少下鍋

近年來補湯火鍋化,許多人喜愛以補湯或添加麻辣鍋風味為湯底、加入魚餃、蛋餃、丸類、蟹肉棒等火鍋配料,這類火鍋餃丸類都是加工類製品,磷含量及油脂偏高,應盡量避免,可改為多種蔬菜、菇類及藻類入鍋替換。

5、視自身狀況酌情食用

冬暖食補受大眾歡迎,但身體狀況因人而異,如高血壓患者,酒精易使血壓升高,不易血壓控制,建議留意烹調用酒量,另食材或沾醬也以天然風味為宜;而補湯除了肉量多,湯品鉀含量亦高,腎病患者需留意肉類蛋白質及湯的攝取量。此外,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內臟熬煮的高湯普林含量高,痛風患者建議少喝湯、多喝水。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