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為何從白馬寺來?探秘「中國第一古剎」佛教千年天花板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正門。(圖/翻攝維基百科)

▲「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正門。(圖/翻攝維基百科)

隨著前任方丈釋永信因捲入爭議遭調查下台,這座曾被譽為「佛門商業帝國」的千年古剎,在2025年7月底迎來了新時代的掌舵者——來自「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的釋印樂法師。這位以清修簡樸著稱的新住持,上任後立即推動一系列鐵腕「去商業化」改革,引發了少林寺的劇烈變革,甚至傳出「離職潮」。為什麼晚了四個多世紀才建立的少林寺,其新任住持會來自白馬寺?這並非歷史傳統,而是一場震撼佛門的當代變革和路線之爭。

少林寺新住持釋印樂,之前擔任白馬寺住持20年,以嚴整寺風、反對商業化著稱。(圖/翻攝微博)

▲少林寺新住持釋印樂,之前擔任白馬寺住持20年,以嚴整寺風、反對商業化著稱。(圖/翻攝微博)

公元64年的某個夜晚,東漢都城洛陽的皇宮內,漢明帝劉庄被一場神秘的夢境驚醒。夢中,一個金光閃閃的巨人從天而降,光芒萬丈。太史傅毅解讀此夢,認為這是西天佛陀的啟示。正是這場夢,催生了人類歷史上一場意義非凡的旅程——漢明帝派遣使者,不遠萬里西行,求取佛法。

白馬寺門前左右有兩匹石馬遙遙相對。(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門前左右有兩匹石馬遙遙相對。(圖/翻攝維基百科)

使者們穿越茫茫沙海,歷經四年艱辛,終於在中亞大月氏國遇見了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被漢明帝的虔誠所感動,懷抱佛經與佛像,毅然決定東渡中土。公元67年,一支特殊的隊伍抵達洛陽:兩匹白色的駿馬,背負著沉重的貝葉經卷,馱著佛光與智慧,來到了這個遙遠的東方帝國。為銘記這兩匹功勳卓著的白馬,漢明帝在次年(公元68年)下詔,在洛陽城西興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寺院,並莊嚴命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俯瞰圖。(圖/翻攝微博)

▲白馬寺俯瞰圖。(圖/翻攝微博)

白馬寺的偉大,不僅在於其「第一」的誕生時間,更在於它開創了漢傳佛教在中國的幾乎所有源頭性節點。這些開創性的成就,被後世佛教界總結為「祖庭十古」,成為其至高地位的堅實基石:

白馬寺齊雲塔。(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齊雲塔。(圖/翻攝維基百科)

1.  第一座官辦寺院:開創了皇權建寺、國家支持佛教的先河。
2.  最早的譯經道場——清涼台:這是中國第一座翻譯佛經的聖地。
3.  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攝摩騰與竺法蘭在此合作譯出,標誌著佛教經典漢語化的開端。
4.  第一位漢人受戒僧:曹魏時期的朱士行在此受戒,開啟了漢人正式出家修行的歷史。
5.  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駐錫地:兩位開山祖師在此弘法直至圓寂,其墓冢至今仍存。
6.  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雲塔:現存的金代磚塔,是洛陽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築,見證了千年的風雨。
7.  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祇戒心》譯出地:為中國僧團提供了行為規範。
8.  最早的梵文佛經收藏地:印證了早期佛教傳播的原始形態。
9.  第一次「西天取經」的起點:朱士行正是從白馬寺出發,成為中國歷史上西行求法第一人。
10. 第一場佛道義理之爭的發生地:開啟了不同宗教思想在中國的碰撞與交流。

白馬寺印度廟。(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印度廟。(圖/翻攝維基百科)

這十個沉甸甸的「第一」,如同十根擎天柱,共同撐起了白馬寺在中國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獨特地位。它不僅是佛教的傳播中心,更是中國化佛教思想與制度的孵化器。

白馬寺接引殿三世諸佛。(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接引殿三世諸佛。(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擁有如此光輝的歷史,為何在普通大眾的認知中,其名聲卻常被晚它四個多世紀才建立的少林寺所掩蓋?這個謎團的答案,恰恰在於兩座寺廟迥然不同的文化定位與傳播路徑。

白馬寺古墓,有人認為是狄仁傑,也有人認為是武則天男寵薛懷義,存有爭議。如今古墓上已由地方文物部門掛上文物公示牌,顯示是狄仁傑墓。(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古墓,有人認為是狄仁傑,也有人認為是武則天男寵薛懷義,存有爭議。如今古墓上已由地方文物部門掛上文物公示牌,顯示是狄仁傑墓。(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的使命是「譯經傳戒」,其核心價值在於宗教學術的源頭。它的故事內斂而深沉,記載於《後漢書》與佛經譯本的序言中,更像是一位深沉博學的歷史見證者。而少林寺,則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另一項更具普世吸引力的超級文化符號——少林武術。從「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傳說到無數功夫電影的熱映,「少林功夫」成為一個超越宗教、跨越國界的流行文化符號。

白馬寺羅漢像。(圖/翻攝維基百科)

▲白馬寺羅漢像。(圖/翻攝維基百科)

簡而言之,白馬寺代表著佛教的根與源,是宗教制度與思想的發源地;而少林寺則代表了佛教文化的枝與葉,是武術、禪宗等具體形式的發揚光大者。這也是為什麼,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爆出醜聞後,中國佛教協會從白馬寺「釋源祖庭」派來的新掌舵者,其強硬的改革行動,不僅是對少林寺長久以來商業化路線的強力糾偏,更代表了中國官方對於宗教管理的一次重大調整。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發源地,有第一古剎的封號。(圖/翻攝微博)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發源地,有第一古剎的封號。(圖/翻攝微博)

如今,白馬寺依然靜靜地坐落在洛陽,千年殿閣、元代羅漢像(鎮寺之寶的夾纻干漆羅漢)、誦經聲與遊客的腳步聲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迴響。這座寺廟無需用香客如織來證明地位,它的榮光早已刻進歷史年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史詩,是對佛教中國化最深邃、最有力的詮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