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崑玉
金正恩的忽隱忽現,南北韓在非軍事區的互相開槍,讓南北韓局勢再度緊張,韓戰是否會再度爆發?近日再成關注焦點。
2016年,北韓宣稱成功試爆「氫彈」,但專家分析那可能只是一種較大型的原子彈,卻引發美國不滿。2017年初,川普宣示對北韓核武實施制裁,美國2個航母戰鬥群開向朝鮮半島。2017年7月4日美國國慶,北韓試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以資慶祝,估計足以打到美國本土,情勢更加緊張,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放話,多方認為美國與北韓可能開戰。但到了2018年初,情勢突然急轉直下,6月,川普與金正恩在新加坡會面。2019年2月,兩人再在越南見了一次,6月又在板門店三方會談,金小胖還帶著川普踏上北韓土地踩了踩,創造了1950年韓戰以來,美國領導人首次踏上北韓土地的一段佳話。
▲南北韓互相開槍,讓局勢再度緊張,韓戰是否會再度爆發?近日成關注焦點。
2017年底,在各方討論美國會不會打北韓時,筆者便曾預估,美國與北韓不會開戰。原因很簡單,雙方都打不起一場戰爭,也不想真打。雙方都在玩「以戰逼和」的遊戲,一起演一場政治大戲,不斷測試對方讓步底線,讓觀眾神經緊繃,然後來個化敵為友的幸福美滿大結局。
如此預估的分析基礎有三:
- 沒有大國支援,北韓打不了另一次韓戰。蘇聯解體後,中國取而代之,但中國現下並不想真和美國開戰。
- 美軍怕山,善打平原大火力戰爭,卻總是在山區與城鎮戰中限入泥沼。特種部隊斬首行動或外科手術式突襲只足以對付恐怖份子,無法應付北韓整個國家的軍力追殺,就算進得去也回不來。同時美國也不想承擔核戰風險,對北韓發動有限戰爭,卻很可能快速升高為核戰。
- 既然雙方都沒有真的想打,那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只會是一種「政治性武力使用」(Political Use of Force),政治性武力使用的達成目標、界限、妥協區間都是很明確的,達到目標便會收手,不會無止境的「升高」(Escalation)。
台灣承平已久,而且長年來重文輕武,總認為只要開槍就等於戰爭。事實上,美軍從冷戰以來,就有一套嚴格的戰爭定義標準,將武力衝突分為三級:高強度衝突(全面戰爭)、中強度衝突(有限戰爭)、低強度衝突(Low-Intensity Conflict)。
波灣戰爭、入侵伊拉克,都算是有限戰爭,動員到地面部隊展開正規作戰。而反恐作戰、反叛亂作戰、維和任務、武力威嚇,都算在低強度衝突之內,主要還是當作一種嚇阻戰略的手段,仍屬於一種「政治性武力使用」。1993年索馬利亞行動(黑鷹計劃)、狙殺賓拉登,均屬此類。
雖然常換名稱,但幾十年來,三級戰爭標準大致不變。911之後,美國基於軍事預算與軍工複合體的經費需要,大致上是在世界範圍內,進行一個「真實的小戰」,用以獲取實戰經驗並訓練部隊;同時維持一個「假的大戰」,創造一個可怕的假想敵,想像與其開戰的狀況,用以發展軍事科技,維持軍力優勢,誘使輿論與國會支持國防預算。中國威脅論與印太戰略的根本,便在於此。
換句話說,老美真想要的是錢,不是領土擴張,更不想亂打仗白死人。川普要的是瀕臨戰爭的氛圍,然後他有能力化解,以利凝聚選票。
在北韓方面也是一樣。1950年韓戰,前期是蘇聯運了整船的裝備支援北韓,後期是中共抗美援朝,用大量「志願軍」進入北韓開打,才維持住38度線。現在,北韓仍相當依賴中國的物資支援,但金小胖跟中國的關係並不好。中國不喜歡愛搞怪的金小胖,北韓的飛彈打北京還比打關島容易。以北韓現有國力與體質,不足以打一場統一戰爭,但很容易進行「核子勒索」,讓大家不要忘了他,餓著他,擔心金小胖瘦了,就會飢寒起盜心,然後踴躍捐輸。
講白點,金正恩與川普,基於國內政治的需要,都想營造一種「戰爭的氣氛」以利統治,而不是真的想打一場大戰,南韓的文在寅更不想開打。各方就算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也只會是一種「摩擦」產生的「靜電級火花」,只要旁邊沒有火藥桶,很難直接升高為一場戰爭。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發動戰爭,就必須現實的面對軍力、國力各種內外條件與限制,輸贏的機率、成敗的風險都得仔細估算,不是領導人喊打就能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經過冷戰時期的「相互保證毀滅」,國際間已建立一套避免誤判而升高的機制,包括領導人之間的「熱線」。換句話說,只要川普和金小胖還能通電話,韓戰的機率就趨近於零。
所以,台灣要擔心的,反而是對岸會不會有什麼大動作?以扳回一年多以來,從習五點到香港,從選舉到抗疫,愈走愈遠的兩岸關係。面對威脅,「沒有打的本事,就沒有談的籌碼」,正是金小胖給我們的啟示。能戰也能和,才是一個國家領導人真正的本事。
《作者簡介》吳崑玉,淡江國際及戰略所碩士,曾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發言人,哈佛企管突破雜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