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從古代煉金術的夢想到現代物理學的突破,科學家真的讓「鉛變金」了!美國堪薩斯大學與CERN合作,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利用近光速的鉛離子對撞,瞬間擊出質子,讓鉛短暫轉化為黃金。雖然只存在不到一秒,無法收集,但這一秒鐘的黃金已足以改寫科學史。實驗同時揭示罕見的光子交互作用,為未來粒子加速器設計與宇宙元素起源研究開啟新篇章。(示意圖/PIXABAY)古代煉金術士夢想著將鉛變為金,但數百年來始終無人能成功。如今,這個看似神話般的想像,卻在現代高能物理實驗中被短暫實現。由美國堪薩斯大學領銜的國際科學家團隊,攜手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在實驗中成功讓鉛瞬間轉化為黃金。雖然這些黃金僅存在不到一秒鐘,但已足以被視為物理學上的重大突破,被譽為現代版「煉金術」。
研究人員指出,鉛原子本來含有82個質子,當兩個鉛離子以接近光速相撞時,原子核內部部分質子被擊出,形成只剩下79個質子的元素,也就是黃金。這一過程雖然短暫,卻清楚顯示在極端能量條件下,元素之間的轉化是可能的。科學家同時觀察到,鉛在不同的撞擊條件下,還可能轉變為鉈、汞、甚至鉑等其他金屬。
這項成果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只是因為「鉛變金」的浪漫意象,更在於揭示了此前鮮少觀測到的光子交互作用(photon-photon interaction)。通常我們理解的對撞,是原子核與原子核的直接硬碰硬,但研究團隊更著重於「超外圍碰撞」,也就是即使兩個離子沒有真正接觸,只要靠得足夠近,彼此釋放出的光子仍會相互作用。當鉛離子以接近光速移動時,它們會像是發出極強的光脈衝,宛如「高能閃光燈」,能照亮並探測另一個原子核的結構。這些光子碰撞事件極其「乾淨」,幾乎沒有其他多餘粒子產生,因此能更清楚揭示原子核內部的細節。
堪薩斯大學物理學教授、ALICE計畫負責人Daniel Tapia Takaki解釋說:「當離子以接近光速運動時,它就像會發光的燈泡,而這束光的能量甚至能打進另一個原子核的深處。當能量足夠高時,它會把質子擊出,導致元素轉換。這正是我們實驗中看到鉛短暫變成黃金的原因。」
這樣的發現不僅是學術上的突破,也為未來粒子加速器的設計提供重要啟示。因為在實驗過程中,這些新生成的粒子有時會撞到加速器的零件,觸發安全警報。理解這些轉化過程,有助於科學家更精確地控制實驗,降低設備損耗,並設計出更安全、更高效的新一代對撞機。
同時,這項成果也對宇宙學研究意義重大。恆星內部、超新星爆炸甚至中子星合併時,會發生極端的能量釋放,這些條件正是重元素生成的來源。透過模擬「鉛變金」的過程,科學家更能理解宇宙中黃金、鉑等珍貴元素的誕生機制。
雖然這些黃金存在的時間極其短暫,不可能被收集,更別談拿來流通,但它所帶來的科學啟示無價。正如CERN實驗成員Marco Van Leeuwen所言:「這並不是要真的去製造黃金,而是讓我們看見電磁作用如何驅動元素轉化,進而修正我們的理論模型。這對未來不論是基礎物理還是應用研究,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回顧人類歷史,煉金術士曾試圖用秘方、火爐甚至神秘符號來追求「點石成金」;而如今,科學家用超大型對撞機與極致精密的探測器,短暫實現了這一夢想。雖然只有一秒鐘,但這一秒鐘的黃金,卻承載了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對物質奧秘的追尋。
研究成果已刊登於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並獲得美國能源部核子物理辦公室的支持。堪薩斯大學與CERN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入探索「超外圍碰撞」及光子相互作用的潛力,揭開更多宇宙運行的祕密。
這項成就提醒我們,科學雖不能真的讓黃金從無到有,但能一步步帶領人類靠近真理。煉金術的夢想雖未真正實現,卻以另一種形式,透過現代科學之手,在粒子對撞機的閃光裡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