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LIFE/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 銅鑼幻化成荷花

文/文創Life

您對「銅鑼」的印象是什麼?是古時候「夜半」更夫敲鑼?還是廟會慶典的「鑼鼓儀式」?都沒錯,只是您知道嗎?現在「銅鑼」居然還可以敲打出「龍的傳人」等各式樂曲呢!而讓銅鑼能奏樂的人,是這位銅鑼達人吳宗霖,他做過電子工程師,也當過水泥工,因為愛上銅鑼發出的聲音,乾脆到工廠當起製鑼學徒。就這樣花了30年時間製做超過6000多片銅鑼,他堅持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他甚至融合了調音的技術,完成一套「國際標準音」的音階鑼,讓一片片讓不同的鑼可以敲出不同的聲響、音階。甚至這幾年,他還把扁平的的銅鑼敲打成姿態搖曳的荷花荷葉和蜻蜓,成了大型裝置藝術。

雲霧裊裊的烏來傳來陣陣樂音。隨著這首「龍的傳人」,我們循聲拜訪來到位在烏來九寮步道旁這處工作室,才發現串串音符居然是透過這一片片銅鑼敲打而來。 

吳宗霖:「鑼以前可以吵人,現在可以唱歌。」銅鑼不再硬梆梆,不只能化為美妙樂章,甚至還能變身為姿態搖曳的荷花和荷葉。

文創影音殼1

▲吳宗霖把銅鑼生活化,模仿便利商店「叮咚」。

銅鑼、樂聲、荷花葉,三種看似沒有交集的東西,銅鑼達人吳宗霖讓他們有了交集,他讓2000年來只能發出「單音節」的銅鑼更融入人們生活。 吳宗霖:「叮咚!歡迎光臨!御飯糰第二件八折!」這是用國際標準音「咪」跟「哆」打出來的。叮咚、叮咚!這是把銅鑼生活化了。所以你可以在門口寫一個「請按順序敲打叮咚,歡迎光臨!」

為了打破銅鑼總給人吵雜笨重印象,吳宗霖的「銅鑼之路」走得艱辛,就怕大家忘了什麼是「鑼」。率真的他,索性戴起簑帽演起古時候更夫角色。吳宗霖:「四更天,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天乾物燥,小心盜匪。」

製作銅鑼至今仍無法用機器,只能像這樣透過人工徒手,一切從這片平凡的銅片開始。吳宗霖:「第一步,把鑼臍做出來。」製鑼耗盡全力,得兩人分工,土法煉鋼加上經驗,來回槌打。每片銅的屬性各不同,過程中可是「起手無回」,多一搥、少一搥都不行。吳宗霖:「誰知鑼上印,粒粒皆辛苦。」  

文創影音殼1

▲銅鑼只能靠人工徒手,慢慢變形後開始像香菇。

吳宗霖:「現在已經開始變形了,像香菇了,我們再繼續...你不但要聽,看看那個震動。」

吳宗霖:「大部分都賣給密宗的喇嘛師傅,他們都帶回到北印度、尼泊爾、不丹,甚至於西藏,他們很喜歡我們台灣做的鑼。」吳宗霖的鑼遠近馳名,在他手上打造超過6000多片銅鑼,但很難想像,拿著鎚子來來回回敲打銅鑼的吳宗霖曾是電子工程師,也曾經是水泥工。會愛上「銅鑼」這古老樂器,全是因為當年在岳父銅鑼工廠感受到鑼聲入耳後,那股純粹的感動。

文創影音殼1

文創影音殼1

▲年僅20歲的吳宗霖決定以製鑼為業,並回到老家烏來。

吳宗霖:「那明明是一片銅為什麼會響出這麼大的聲音來?而且那聲音很棒耶!」就這樣平凡銅鑼敲進當年只有20出頭的吳宗霖心坎,自此他決定以「製鑼」為一生志業,只是做銅鑼發出的巨大聲響讓他不得不搬離喧囂城市,他選擇回到老家─烏來。

吳宗霖:「以前鑼鼓聲多好啊!光榮很有面子啊!現在是吵死人了,馬上打電話檢舉。」30年來敲打歲月的山林生活看似孤單,但吳宗霖總能自娛娛人。

吉他乾淨嗓音,唱著一曲曲民歌,這首「夢陀鈴」悠悠歌詞彷彿訴說他的心境。「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里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何處傳來駝鈴聲,駝鈴在這兒成了銅鑼聲,愛音樂更愛銅鑼的吳宗霖將音符鑲嵌內化入銅鑼,銅鑼有了音階。但要求完美的他,為了讓敲出的音符,能符合「國際標準音」,不只得來回敲打銅片測試音準,他連調音器也派上用場。

只是這樣槌槌打打如何讓銅片敲出「國際音準」呢?一開始常常力不從心。吳宗霖:「要把聲音調好,一直調不好,越敲越不好。使出渾身解數,什麼方法都用了。力量都快用盡了,還是調不好。整個抓起來往外面一摔,就ㄎㄧㄥ框 ㄎㄧㄥ框,真的是很生氣!常常罵它們耶!以前哪!」記者:「罵銅鑼喔?怎麼罵?」吳宗霖:「要不是我,你們還是一塊銅板耶!過後還是撿回來,你跟它講對不起,銅是死的、人是活的,誰叫你把它槌成這個樣子。」

文創影音殼1

▲抱著銅鑼也能奏樂的熱情。

愛之深,責之切。這股要讓「銅鑼也能奏樂」的熱情也深深感染了學餐飲的兒子阿雄。兒子阿雄:「製作福爾摩沙之音有三個定律。第一個大小,越大的銅鑼,聲音越低,越小的越高...。」

文創影音殼1

▲父子倆製鑼合作無間。

阿雄打起銅鑼樂曲輕柔動聽,也因為高大魁武體型,成了父親做銅鑼時最佳助手。父子倆一槌一打,合作無間。只是這條製鑼之路也曾讓阿雄怯步。

兒子阿雄:「人家說女兒跟父親是上輩子的情人,我看兒子和父親是上輩子的仇人吧!生生相剋,我很羨慕我同學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啊,沒有包袱啊!我覺得如果就去做我想做的話,那家裏也沒有人幫忙,也不是辦法,放不下。」

文創影音殼1

▲兒子阿雄選擇留在家鄉,希望學到更深層的台灣文化。

兒子阿雄:「最重要的是我繼續留在這裡,才能夠學到最深層的台灣文化,我在家裡講的是台語,接觸的客人是陣頭的客人,聽他們講的話都是以前老一輩在講的話。」

兒子的支持成了吳宗霖隱形的力量,只是隱居山林製鑼最現實的得面對「收入問題」。吳宗霖:「我的行業是很特殊,可是收入真的也很特殊,特殊的少,少的可憐。一講到錢的事情,那種感覺真的很不好。這人情世故,頭都快抬不起來。」

文創影音殼1

▲吳宗霖將銅鑼淬煉成裝置藝術。

「怡情養性淡名利,君子無欲自率真」這是吳宗霖的寫照,不求賺大錢,他只希望每片銅鑼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出路。這幾年他嘗試把敲壞的銅鑼,再經過敲打, 粹煉成獨一無二的裝置藝術「荷葉」、「荷花」、「蜻蜓」,他讓銅有了新的生命價值。

吳宗霖:「我有一個座右銘叫做,『知其性則可為用』,做銅鑼幾十年的經驗裡面,其實大部分是失敗的。我曾經打破一個鑼,鑼臍打破了,下次我要做藝術品的時候,我需要一個自然的裂痕,喔~我就知道怎麼打破了。所以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以前的挫敗可以當作你的經驗。」

柴火、熱茶、銅鑼聲,隨著香煙裊裊,聊著、聊著,下午四點一到,只見吳宗霖和兒子守在銅鑼旁各就各位。一揮手,示意兒子配合敲打,鑼聲蕩漾山谷。

當尾音漸收,這時遠處也傳來陣陣鼓聲。這是山下飯店後院傳來的「鼓聲回應」,山林間「鑼」「鼓」和鳴,一應一和。吳宗霖用這種方式讓古老樂器在山中迴盪延續,也成了烏來山區的傳奇,數年來風雨無阻。

文創影音殼1

▲吳宗霖一輩子的使命。

人生起飛的姿態有很多種,即使是逆風飛行,吳宗霖來到人生近花甲之年,仍堅持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用一雙手淬鍊出無與倫比的價值。吳宗霖:「我到50幾歲才知道我使命,原來是要做這樣的樂器。」(整理:實習編輯林敬姮)

▲銅鑼變身!幻化成美妙樂章 PART2

採訪撰稿 劉怡君
攝影剪輯 張逸民
音樂提供 風潮唱片

   《文創LIFE》節目播出時間

首播:三立新聞台(六)12:55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文創Life節目影音

【#直播中LIVE】賴清德、蕭美琴520就職典禮節目及主持人發布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