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斷食真的善終?台、日、韓跨國研究打臉 反而讓患者不舒服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跨國研究發現斷食善終,患者不是真的舒服(圖/資料照片)

▲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跨國研究發現斷食善終,患者不是真的舒服(圖/資料照片)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且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將超過20%。最近國內有醫師以照顧家中漸凍長者的經驗,積極推廣「斷食善終」;但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其實斷食善終對安寧療護來說是「假議題」,安寧療護其實本來就會依照患者的條件,配合調整營養攝取。去年一份最新的台灣、日本、韓國跨國研究發現,完全不給患者水分,反而對病人舒適度不是最好的。

高齡化社會,不少家庭面臨家中長輩離去方式的抉擇,台灣雖然有《病人自主權立法》,但在使用門檻規範以外的對象無法適用。最近有國內醫師,分享自身照顧家中長者的經驗,積極推廣「斷食善終」。也引發許多正反討論。

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其實斷食善終對「安寧療護」來說是假議題。以《病主法》來說,本身就有規範「對病人應提供之適當照護方式以及病人得接受或拒絕之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另外,若是以現有安寧療護的模式,會依照患者的狀態,適量調整患者的營養水分攝取。其實目前各醫院的安寧療護團隊,已經可以從患者不同的症狀,預測患者離世的時間。

舉例來說,若患者已出現不吵鬧、倦怠、陷入長時間沉睡,醒來卻不認得人,可能僅剩5~7日。另外若是血壓往下掉,眼球出現荔枝狀的紅色血絲等症狀,大約2~3日就可能死亡。因此現有的安寧療護,對於患者的不同階段掌握已十分精準。

方俊凱表示,去年一份最新的台灣、日本、韓國跨國研究,透過如疼痛等各項病人指標觀察發現,最後臨終前完全不給患者水分,刻意斷食反而會讓病人沒有那麼舒服。反而是過世前1週每日給予500CC水分,最後兩日給予250CC以下水分,病人是最舒服的。

方俊凱解釋,安寧療護對於接近臨終的患者,在身體症狀部分,最常出現的是疼痛、呼吸喘、或是意識混亂、腹水等狀況。針對疼痛症狀部分,目前有7種以上的類嗎啡藥物,可接替使用,避免藥物副作用。針對呼吸喘的部分,目前也有些可搭配化痰藥物的使用,幫助暢通呼吸道。

對於意識混亂症狀,安寧療護團隊也會給予低劑量的神經調節藥物,幫助患者睡的好。針對如末期癌轉移的腹水情況,適量脫水也能讓患者更舒適。以馬偕醫院來說,團隊會希望在2天內讓患者舒適程度有明顯改善。

除了針對身體,另外安寧療護也會針對患者的心理、社會、靈性等三層面進行幫助,心靈上,會設法降低不安感、社會上,會讓患者與家人朋友有充分的時間好好道別。在宗教信仰上,會安排靈性關懷師,希望讓患者有此生無憾的感受,這些都可降低對死亡的不安和恐懼感。

方俊凱表示,斷食善終則是容易過度關注在身體狀況上,反而減少了對於心理、社會、靈性上的關注,比較像在選良辰吉日。多數家屬,在接觸安寧團隊解說後,都能夠理解安寧療護的意義,盼有安寧需求的家屬能多與信任的安寧療護團隊諮詢,找到對讓末期患者最舒服的善終模式。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