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心/陳佳鈴報導

▲14日於中檢進行法拍,一名「15號神秘男子」以3900萬元標得Richard Mille粉鑽錶。(圖/台中地檢署提供)
台美警方聯手破獲跨國詐欺洗錢集團,一名36歲的廖姓女主嫌等6人,以感情詐騙取得美籍被害人信任,詐騙得手約1.6億元,專案小組逮人後並查扣Richard Mille精品錶、8克拉鑽戒、冷錢包、外幣現鈔等贓證物;14日於中檢進行法拍,一名「15號神秘男子」以3900萬元標得Richard Mille粉鑽錶。男子的驚人財力,一次可以拿出3900萬現金,但林智群律師疑惑指出,法院是否有執行KYC(確認客戶身分程序)?點出背後手法,擔心法院的法拍程序,恐成為詐騙集團洗錢的最佳工具。
拍賣當天,「15號神秘男子」穿的白T,以3900萬元標下Richard Mille粉鑽錶,而男子已經將3900萬元匯入指定帳戶,成功拍得該頂級名錶。只是少了檢驗買家身分及現金來源的程序,律師點出,拍賣恐怕成為詐騙洗錢的最佳工具!

▲拍賣當天,「15號神秘男子」穿的白T,以3900萬元標下Richard Mille粉鑽錶。(圖/資料照)
林智群律師在臉書發文,法院在處理這類拍賣時,是否有落實KYC程序,是一大疑問,「我一直覺得,法院其實是洗錢最好的手段,燈下黑啊!」他舉例,若被告以5000萬元交保,律師帶現金到法院繳納,法院人員僅會點鈔確認,媒體則報導「天價交保」,卻從沒有人追問「這筆錢是哪裡來的」。
律師林智群指出,「如果是詐騙集團被告,那個錢看起來很可疑,不是嗎?」當案件結束,具保人可以把錢領回去,來源非常乾淨,是法院國庫給的錢,還有法院文件可以證明,「原本的黑錢,到法拍程序洗一次,出來就是一支乾乾淨淨的名錶了」。林智群感嘆,「法院如果沒對金錢來源進行查核的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有心人的洗錢工具」。
底下網友熱議,「當下看到這新聞,我也是第一個想到錢的來源」、「原來到了2025年的現在,法院還沒有KYC,這個不只落後一兩年,是落後全世界吧」、「哇!新時代洗錢術」、「我曾經有想過,但是真的沒想到原來一點查證機制都沒有」、「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如果警察夠聰明,好好跟下去,應該會有所收穫!正常的有錢人,買這種錶是不會這樣高調的」;「這簡直就是司法背書的絕佳洗錢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