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代駕收費爭議引關注 台灣代駕籲消費者找計費透明化業者才有保障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日有民眾向媒體投訴,在使用市面上的代駕服務時,發現同一路線卻出現長達9公里的計費差距,且多次收費金額不一,引發網路熱議。對此,有不少消費者呼籲政府與平台業者應進一步強化代駕服務的計費制度,保障民眾權益。根據投訴內容,消費者未指定特定路線,卻因駕駛自行輸入里程數造成疑似「隨意計價」情形,質疑缺乏制度與監督。交通部近年雖已針對代駕服務訂定《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要求駕駛需具備職業駕照及無犯罪紀錄證明,但實務執行面仍有漏洞。

台灣代駕駕駛需具備五年以上駕齡並每年更新良民證。(照片/業者提供)

▲台灣代駕駕駛需具備五年以上駕齡並每年更新良民證。(照片/業者提供)

台灣代駕表示,若依傳統「手動輸入里程」方式收費,容易產生消費糾紛與信任危機。為解決此一問題,本土品牌「台灣代駕」採用系統化的APP計費模式,要求駕駛依照Google Maps建議路線行駛,並全程自動記錄里程與費用,服務完成後,消費者可透過APP再次確認金額與路線,並進行電子簽名,以雙重方式保障權益。此外,該業者表示,旗下駕駛皆須具備五年以上駕駛經驗,每年需重新提交良民證及無肇事紀錄資料,以維護服務品質。平台也開發「駕駛專用APP」,便於駕駛即時接單與平台控管。

除了針對個人使用者,「台灣代駕」也拓展至商務與企業合作,服務涵蓋共享車輛調度、企業主管代駕等,合作對象包括iRent、格上租車、統一東京等品牌。企業選擇合作時,最看重的正是行程記錄是否透明、收費是否合理,以及駕駛是否具備合格資格。業者指出,在代駕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亦伴隨不少非法「白牌代駕」興起。這些未經平台認證的駕駛,有可能無照駕駛,甚至具備不良前科,一旦發生車禍或糾紛,消費者恐面臨無法向保險求償的處境,風險遠高於表面看來所節省的幾百元費用。

台灣代駕平台顯示APP計費介面,供消費者核對服務里程與金額。(照片/業者提供)

▲台灣代駕平台顯示APP計費介面,供消費者核對服務里程與金額。(照片/業者提供)

消基會也提醒民眾,選擇代駕服務時,應優先考量合法性與平台是否具備公開透明的資訊機制。若遇消費糾紛,可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或消費者保護機構申訴。對此,有交通專家建議主管機關應進一步研擬納管代駕服務的專法,並要求平台提供完整服務紀錄、里程與金額明細揭露義務。同時鼓勵代駕業者導入科技系統輔助,提升服務品質與公平性,才能在市場擴張的同時保障消費者權益。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