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心腳下毒襪子!醫示警「恐藏一級致癌物」 這4款千萬別買

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黃軒醫師提醒,購買襪子時要慎選,防止買到「毒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黃軒醫師提醒,購買襪子時要慎選,防止買到「毒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你是否曾因為價格便宜或設計可愛而衝動購買?小心!這些襪子可能不僅造成皮膚磨損,還會悄悄危害健康。醫師黃軒提醒,「4種毒襪子」若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容易引起過敏性皮膚炎,甚至進入血液影響全身健康。

黃軒今(9)日在個人部落格中發文,指出根據國際研究,錯誤材質與製成的襪子,已被證實與皮膚過敏、內分泌干擾,甚至癌症風險有關。對此,他列出「4種毒襪子」提醒民眾避免購買。

★【毒襪一】氣味很嗆

如果買回來的襪子聞起來有塑膠味、刺鼻化工味,那可能是有害化學物殘留,包括「芳香胺染料」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Ss)。這些物質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容易引起過敏性皮膚炎,甚至進入血液影響全身健康。

★【毒襪二】掉色襪

試過襪子一洗就褪色嗎?這不只是品質問題。染料如果不穩定,可能含有重金屬或亞硝胺。當皮膚出汗,這些物質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干擾內分泌,甚至影響甲狀腺與生殖系統。

合成染料中可能含有重金屬、致癌「偶氮染料」分解物、結合劑(mordants)等化學物質,且汗水或水洗都可能促使這些物質釋出,進而造成皮膚刺激、過敏或吸收入人體。

★【毒襪三】襪口勒痕

不少襪子為了「防滑」或「塑型」,襪口設計得非常緊。長期穿著過緊的襪子,會壓迫血管與神經,增加靜脈曲張、血栓甚至深部靜脈栓塞(DVT)的風險。

★【毒襪四】廉價襪

低價襪常為壓低成本而使用甲醛等防皺劑。甲醛不只會刺激皮膚,還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長期暴露與鼻咽癌、白血病等癌症相關。

研究人員分析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市場上孕婦、嬰兒及幼兒衣物中的甲醛含量。結果顯示在樣本中有20%檢出甲醛,平均濃度約為8.96 mg/kg,其中「嬰兒襪子」樣本最高達24.5 mg/kg。

黃軒也列出購買襪子的「3大原則」,並提醒民眾,購買襪子不是小事,它是健康的「第一防線」,別讓便宜與花樣成為忽視安全的藉口。

【購買時的注意事項】

●查看標籤:選擇標明「無甲醛」、「無偶氮染料」的產品。

●品牌信譽:選擇有信譽的品牌,避免來路不明的廉價商品。

【襪子保養】

●首次清洗:新襪子買回來後,建議先用清水或溫和洗滌劑清洗,減少殘留化學物質。

●避免高溫:高溫可能釋放更多化學物質,建議用低溫水洗滌。

【特殊人群注意】

●嬰幼兒:嬰幼兒皮膚敏感,應特別注意選擇天然材質的襪子。

●過敏體質者:對化學物質敏感的人,應避免穿著染色鮮豔或氣味刺鼻的襪子。

#襪子
推薦專題

【#直播中LIVE】【20250809】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