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許智超報導
醫師點出,超商裡常見的3種飲品,其實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圖/翻攝自pixabay)台灣大腸癌患者每年新增1.7萬人,且確診年齡明顯下降,過去多為50歲以上者,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大腸癌,那除了定期檢查外,還能怎樣預防大腸癌?對此,高雄馨語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直言,答案其實就在你我身邊的超商裡,只要持續飲用3種飲品,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根據《健康2.0》報導,黃郁純醫師表示,第1個能預防大腸癌的日常好物就是「牛奶」,不過真正的關鍵是其中富含的「鈣質」,據研究報告,每日攝取300毫克的鈣,就能降低17%的大腸癌風險。2025年另一項針對50萬人的大型研究更發現,適當攝取牛奶、優格等乳製品,可將大腸癌的風險降低近20%,攝取量愈高,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的效果就愈明顯。
黃郁純說,若有乳糖不耐症或不喝牛奶,也可選擇其他富含鈣質的食物,例如蘆筍、莧菜及優格等,都能補充豐富鈣質,但並非所有乳製品都有相同效果,像是冰淇淋、手搖奶茶等高糖分飲品,反而會抵銷其益處。
黃郁純指出,第2個飲品就是「咖啡」,根據一項涵蓋200萬人(其中包含2萬名大腸癌患者)的大型研究報告,每天喝4杯小馬克杯的咖啡,不僅能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還能減少其復發機率。
不過咖啡因攝取過多不是不好嗎?黃郁純提到,研究顯示無論是低咖啡因還是無咖啡因的咖啡,都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關鍵可能來自咖啡豆中的「綠原酸」與「二萜類植化物」。她也提醒,「拿鐵」因咖啡含量較低,且咖啡因可能會抑制鈣質吸收,若再加上糖分、奶精等添加物,反而會讓健康效果大打折扣。
最後的飲品則是「蔬果汁」,黃郁純說明,根據挪威一項針對7萬名女性的研究,每天攝取210毫升果菜汁,可以降低大腸癌風險19%。她建議,在選擇市售蔬果汁時,應挑選原汁比例較高、含糖量低的品項,以減少糖分攝取,若時間允許的話,在家自製蔬果汁或綠拿鐵會是更健康的選擇。
不過,黃郁純坦言,最好的方式還是「直接吃水果」,因為單純吃水果可以攝取到完整膳食纖維,這些纖維會被腸道益生菌分解成「短鏈脂肪酸(SCFA)」,能非常有效地降低腸癌風險。她推薦蘋果和柑橘類水果,因為報告指出它們對降低腸癌風險有顯著效果。
黃郁純表示,大腸癌在體內潛伏發展的時間可能長達10年,早期完全沒有症狀,因此除了透過糞便潛血或大腸鏡等方式定期檢查、提早發現息肉或腺瘤並加以治療外,養成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也很重要。
黃郁純強調,以上3種飲品都是能幫助大家在生活中降低大腸癌風險的好幫手,但這需要持續喝、養成習慣,不能「一日討海,三日曝網」,同時也要減少高油脂、高糖類、加工肉品等容易造成腸道發炎的食物,並戒除抽菸等不良習慣,才是守護健康的最好方法。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F_3fo9xDkk&t=376s
▼「紙箱會生蟑螂」是真的?!譚敦慈曝:「1滅蟑神招」讓牠直接絕種!(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