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擺渡人!她辦逾7百場「死亡座談」暢談身後事 省得死後擲茭杯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郭慧娟透過講座,引導大家暢談身後事,避免親人與自己死後留下遺憾。(圖/龍巖慈善基金會提供)

▲郭慧娟透過講座,引導大家暢談身後事,避免親人與自己死後留下遺憾。(圖/龍巖慈善基金會提供)

台灣出現了死亡擺渡人!龍巖慈善基金會近日舉辦生命教育講座,「死亡咖啡館」創辦人郭慧娟受邀演講,她在座談上暢談生死,引導所有的人看清生死本質,並讓大家願意勇敢說出「身後事」,原來,有這樣的想法,不僅是因為她工作經歷,更是自己親身體驗。

郭慧娟曾擔任記者13年,看盡人生百態,但採訪再多,說再多別人的故事,始終比不上自己一次深刻體會。她父親離世前想交代身後事,過程卻被阻止,然而,離世前的「插管」,也讓她了解到,勇敢面對死亡,不僅可以保留自己最後尊嚴,也是對親人最後的尊重。

她曾接受媒體採訪說,「死亡乍聽之下是一件很黑暗的事情,但爸爸生前想交代身後事,卻在家人阻止下無法說出口,後來我找到機會問他想說些什麼?他一口氣說了好多我從不知道的事情,包括他想要為自己準備的壽衣,第一次覺得跟爸爸好親近,也是深刻了解他想法與人生觀。」

郭慧娟還提到,「我們經常在葬禮上,看到許多家屬不停職擲筊,但為何要死後才透過宗教儀式揣測?我們若是生前先談好,是否就不會留下更多遺憾?」

她以自身經歷為例,「我爸爸離世前陷入昏迷,醫院問我是否插管,當下我只有一個人,擔憂不插管會不會被認為不孝,幾經掙扎只好插管。但爸爸的喪禮上,卻又聽到媽媽問弟弟,當時不插管是不是會比較好。所以這些事,有機會應該要先跟家人談,死亡這條路怎麼走,是我們最後的尊嚴,也是對親人的最後尊重。」

郭慧娟今(6)日在龍巖的講座上特別分享一位老爺爺的故事,她說,「老爺爺90多歲,趁家人相聚時特別交代自己身後事,同時在家人陪同下,親自到店裡挑選壽衣、骨罐,細談到告別式場的布置需求等,甚至是安葬的方式地點都選好了,就是希望身後事自己作主,不要帶給家人麻煩,也可以避免留下遺憾。」

講座上,郭慧娟還用透過遊戲的方式引導所有人思考死亡話題,利用桌遊11個關卡暢談告別願望清單,進入不同關卡就會對應問題思考,就像是想要穿什麼壽衣款式?要用大頭照、沙龍照或旅行的照片來做遺照?治喪或告別式的地點?想用的棺木、骨罐、音樂、花款?甚至安葬的葬法到邀請參加奠禮的親友等相關細節,現場討論熱烈,笑聲不斷。

龍巖慈善基金會表示,相信透過這樣的議題討論是可以帶動民眾對於人生自主的意識,未來將持續發展多元的生命教育課程,提倡人生自主預先規劃的觀念,以減少遺憾的發生。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