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並非幻覺 小提琴詭音確有其事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UZIK

科學家證明,長久以來被認為可能只存在於我們腦中的小提琴詭音,其實並非幻覺,而是確實可徵的物理現象。

1714年,義大利小提琴家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發現,用小提琴演奏雙音時,竟會意外地聽到第三個音,後來這第三個音因為混合了原本兩音的頻率,而被命名為合音(combination tone)。

過去認為,這個合音並非由樂器發出,而是聲音在我們耳中透過耳蝸放大時生成的。

19世紀,物理學家Hermann von Helmholtz表明:有些樂器或許能夠自己產生合音。為了探索這個現象,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名譽教授Giovanni CECCHI領導的研究團隊,藉著分析職業小提琴家在五把年紀與品質各有差異的琴上、演奏同一對雙音的錄音,著手調查各琴產生的合音之異。

用電腦將這些琴產生的聲波依不同頻率分解之後,發現每把琴都發出了合音,而且最老的琴發出的合音最強——1700年在波隆納製作的古董發出的合音,竟然比大量生產的現代琴強上75%之多。

他們還邀來11位職業及業餘音樂家來聽高檔小提琴的錄音,而且故意拿掉了其中部分合音,結果厲害的聽者每一次都能辨別出合音的有無,就算是準確率最低的受試者,命中率仍然高達93%。

劍橋大學桂冠教授Jim Woodhouse指出,該研究顯示,合音是由琴身裡的空氣振動所生。除了琴弦,琴身的形狀也在形塑聲音的過程之中扮演要角,而高檔小提琴的琴身製作更為精細,所以要找到合音夠強的高品質現代琴並非難事。

Cecchi團隊接下來打算研究更多小提琴,以找出樂器裡產生合音的確切部位。

更多古典樂新訊息:MUZIK閱聽古典樂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