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蒙古阿嬤下跪「謝台灣救我孫」!Taiwan is Helping 義診團3天手術20人

記者張雅筑、攝影戴華辰/蒙古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醫院合作前往蒙古義診,術前台灣醫師們與蒙古醫師進行確認和相關教學。(圖/記者戴華辰攝)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醫院合作前往蒙古義診,術前台灣醫師們與蒙古醫師進行確認和相關教學。(圖/記者戴華辰攝)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醫院合作的義診團,短短3天內,替近30名患者看診,更接力完成19名先天顱顏缺陷、1名燒燙燒病童的手術,在今(31)日的感恩茶會上,有患者家屬激動下跪感謝,還有的相互擁抱送上祝福,讓人看了不禁熱淚盈眶。我國義診團們謙虛強調,這是一種大愛和善的傳承也是情誼交流,盼患者透過手術獲得改變、走向更好。台灣駐蒙古代表處代表羅靜如也專程前來表達支持,強調三方團隊如實呈現「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未來他們也會繼續給予協助,讓海外醫療援助、外交不中斷。

自2010年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發起「用愛彌補義診團」,每年都會到當地無償替顱顏患者診療、手術,同時傳授相關醫療技術給蒙古國立婦幼醫院的醫護們。2020年雖然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但這期間義診團仍透過視訊和蒙古醫療團隊一起線上看診、討論當地個案病況等,直到今年8月27日,一度中斷近4年的義診行再次重啟。基金會人員加上醫護們共計14人,大家不畏路途遙遠,甚至還自備部分醫材,花了大半天時間抵達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展開馬不停蹄的看診、手術。

(上圖)抵達蒙古翌日上午,義診團醫護們馬上和蒙古醫師一一看診每名患者;(下圖)看診結束後,義診團馬上在下午開始接力手術、診治顱顏缺陷患者們。(圖/記者戴華辰攝)

▼▲(上圖)抵達蒙古翌日上午,義診團醫護們馬上和蒙古醫師一一看診每名患者;(下圖)看診結束後,義診團馬上在下午開始接力手術、診治顱顏缺陷患者們。(圖/記者戴華辰攝)

(上圖)抵達蒙古翌日上午,義診團醫護們馬上和蒙古醫師一一看診每名患者;(下圖)看診結束後,義診團馬上在下午開始接力手術、診治顱顏缺陷患者們。(圖/記者戴華辰攝)

義診團坦言,扣掉看診、確認患者身體狀況,短短兩天半的時間完成了20台手術,確實是有挑戰的,但因為不捨這些家屬、孩子久等,也深知部份病況對當地醫療來說是非常棘手、艱難的,所以整個團隊全上緊發條接力完成一台台的手術。過程中最讓人動容的是,有少數幾名是「熟面孔」,也就是一直來接受義診團的幫助,每當團隊到蒙古都會專程前往回診或再進行手術,像是患有先天顱顏缺縫的14歲男孩桑賈(Sanjaasuren Zorigtbaatar)就是其中一位,不僅他和阿嬤、媽媽看到熟悉的義診團很感動,連林口長庚外科部部長、顱顏中心主治醫師羅綸洲也彷彿是看到自己的親友似的,當場高興表示:「哇,看到你太開心,長大了!」

蒙古男孩桑賈自2010年開始就接受義診團的幫助,當年1歲多的他臉部有明顯的裂縫和患有顱骨缺損,不僅成長路上飽受異樣眼光,更無法從事激烈運動,所幸在義診團一次次的手術治療,甚至於2017年安排已8歲的桑賈赴台完成腦神經外科手術和鼻子重建手術,再定期透過蒙古種子醫療團隊與長庚醫療團隊相互追蹤,桑賈真的變得越來越好,不論是外觀還是自信心部分。對此,羅綸洲醫師感性表示,昔日看到這孩子時,他還有點羞怯和安靜,現在活潑開朗許多,甚至看診時主動露出笑容打招呼,「這就是最有意義的部分,陪著他一步步走到現在,看著這個小朋友透過手術修補後,慢慢也建立自信,這是一件很感動的事情。」

桑賈自義診團2010年到蒙古開始就一直接受我國醫師幫助,羅綸洲醫師表示,看到這男孩越來越好、有自信,他也非常感動。(圖/記者戴華辰攝)

▲桑賈自義診團2010年到蒙古開始就一直接受我國醫師幫助,羅綸洲醫師表示,看到這男孩越來越好、有自信,他也非常感動。(圖/記者戴華辰攝)

今年再度協助桑賈完成相關手術,羅綸洲醫師也說,預計等到這孩子18歲、骨骼生長固定後,就會再完成最後一次的手術,「到時候他會更好的。」桑賈自己則表示,他真的非常謝謝台灣的義診團,這一點一滴的幫助對他影響非常大,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到台灣讀書,「台灣真的很棒,熱情而且友善。」

除了桑賈,還有罹患罕病「亞伯氏症」的5歲男童巴特奧奇爾(B.Bat-Ochir),本來有嚴重手指、腳趾併指的他,無法正常拿握東西,走路也常搖擺不太平衡,多半時間得靠父母抱。爸爸媽媽本來很絕望不知道該怎麼救治自己的寶貝兒子,直到在2019得知義診團要到婦幼醫院,他們特地帶著巴特奧奇爾求助,當時羅綸洲醫師與高雄長庚整形外科賴瑞斌醫師評估,因手術牽涉到神經的修復,所以建議到台灣進行治療。過程中因疫情關係,來台手術時間一度延宕,直到2022年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高雄長庚醫院的合作下順利來台,經歷2次手術後,巴特奧奇爾黏成一塊的手指及腳趾終於分開,時隔9個月,巴特奧奇爾父母得知義診團要到蒙古,一家人不僅親自接機,還專程在翌日回診,巴特奧奇爾看診中不僅開心拿著收到的禮物更當場拿筆寫字,讓大家看了都非常感動。

罹患罕病「亞伯氏症」的5歲男童巴特奧奇爾(B.Bat-Ochir),去年曾到台灣手術,終於有了手指和腳趾,得知義診團到蒙古,他們一家特地到機場接機,也在翌日回診確認病況和後續相關治療。(圖/記者張雅筑攝)

▼▲罹患罕病「亞伯氏症」的5歲男童巴特奧奇爾(B.Bat-Ochir),去年曾到台灣手術,終於有了手指和腳趾,得知義診團到蒙古,他們一家特地到機場接機,也在翌日回診確認病況和後續相關治療。(圖/記者張雅筑攝)

罹患罕病「亞伯氏症」的5歲男童巴特奧奇爾(B.Bat-Ochir),去年曾到台灣手術,終於有了手指和腳趾,得知義診團到蒙古,他們一家特地到機場接機,也在翌日回診確認病況和後續相關治療。(圖/記者張雅筑攝)

本來連拿握都無法的巴特奧奇爾(B.Bat-Ochir),當場拿起筆寫字給大家看,讓人非常感動,父母也頻頻感謝義診團隊,讓他們的孩子可以更好。(圖/記者張雅筑攝)

▲本來連拿握都無法的巴特奧奇爾(B.Bat-Ochir),當場拿起筆寫字給大家看,讓人非常感動,父母也頻頻感謝義診團隊,讓他們的孩子可以更好。(圖/記者張雅筑攝)

雖然義診時間相當短暫,但團隊絲毫不馬虎,甚至在離台前到醫院,連包包都沒放下就一一巡房確認患者的狀況,並交接當地醫護相關注意事項。看著孩子們術前術後的差別,不僅家屬、患者自己面露喜悅、感動神情,連義診團隊也是,甚至開始討論部分患者的後續治療,讓人了解到,基金會與醫療團的每次義診都是逗號,一次次的灌溉「希望種子」。

(上圖)雖然義診的時間非常短暫,但當義診團隊、蒙古醫護和患者、家屬等齊聚一堂時,雙方都非常感動,甚至有患者頻頻詢問台灣義診團「你們明年還會來嗎?」(下圖)桑賈阿嬤當場下跪感謝義診團,她激動表示,「若沒有你們,這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真的太感謝、太感謝了!」(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雖然義診的時間非常短暫,但當義診團隊、蒙古醫護和患者、家屬等齊聚一堂時,雙方都非常感動,甚至有患者頻頻詢問台灣義診團「你們明年還會來嗎?」(下圖)桑賈阿嬤當場下跪感謝義診團,她激動表示,「若沒有你們,這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真的太感謝、太感謝了!」(圖/記者張雅筑攝)

(上圖)雖然義診的時間非常短暫,但當義診團隊、蒙古醫護和患者、家屬等齊聚一堂時,雙方都非常感動,甚至有患者頻頻詢問台灣義診團「你們明年還會來嗎?」(下圖)桑賈阿嬤當場下跪感謝義診團,她激動表示,「若沒有你們,這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真的太感謝、太感謝了!」(圖/記者張雅筑攝)

台灣駐蒙古代表處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長期合作,若有醫療器材或相關物資需要捐贈給當地蒙古婦幼醫院,外交人員也會大力給予協助,在往返台灣、蒙古時幫忙運送。得知今年義診團睽違4年再前往蒙古,代表羅靜如親自前往給予支持,看到現場多名由台蒙合作完成手術的患者,她感動表示「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非常感謝義診團讓當地的唇腭裂治療和醫療技術學習不中斷,同時承諾會繼續支持、協助雙方的醫療外交與合作,讓這份真摯的情誼得以延續且越來越好。

台灣駐蒙古代表羅靜如也被現場氣氛感動到,她表示,對於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和義診團,真的是非常感謝,也承諾,未來會繼續給予支持和相關協助,讓台蒙醫療外交、合作持續下去。(圖/記者張雅筑攝)

▲台灣駐蒙古代表羅靜如也被現場氣氛感動到,她表示,對於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和義診團,真的是非常感謝,也承諾,未來會繼續給予支持和相關協助,讓台蒙醫療外交、合作持續下去。(圖/記者張雅筑攝)

義診團隊們不僅替當地患者手術更把醫術傳授給當地蒙古醫師,甚至在離台前,義診團的醫護們還到醫院確認患者狀況,連包包都沒放下就直奔各個病房,檢查術後恢復情況和給予關懷。(圖/記者張雅筑攝)

▼▲義診團隊們不僅替當地患者手術更把醫術傳授給當地蒙古醫師,甚至在離台前,義診團的醫護們還到醫院確認患者狀況,連包包都沒放下就直奔各個病房,檢查術後恢復情況和給予關懷。(圖/記者張雅筑攝)

義診團隊們不僅替當地患者手術更把醫術傳授給當地蒙古醫師,甚至在離台前,義診團的醫護們還到醫院確認患者狀況,連包包都沒放下就直奔各個病房,檢查術後恢復情況和給予關懷。(圖/記者張雅筑攝)

加入 @setn 好友 #因愛重生!顱顏童也能耀眼閃亮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