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圈多年觀察──「培育台灣年輕人」,哪有這回事?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Ling/LING's 兩岸飛行日記(換日線Crossing)

還記得大三在美國遊學時期,認識幾個日本朋友,當時聊天的話題,是他們正緊張地準備大四要四處投遞履歷進行面試。原來,日本許多企業都會招攬大四學生進入企業研習,也等於給了張基本入場卷,當時也許年少無知,不甚懂公司經營的內容,但粗淺的聽了,還是好生羨慕。不知哪天總是焦急愁無工作的台灣年輕人,也能在畢業前人人能獲得好機會。

在台灣,除了還清學貸、繳交房貸,22K 的生存壓力,讓不少年輕人選擇到海外尋找機會。於是不滿 30 歲的年輕人到大陸就業者,在這 5 年中日漸倍增。

但殘酷的現實是,如今所謂「台幹」、「台籍員工」,薪資福利並不如十年以前優渥,尤其是台商經營的傳統產業中,若選錯了行業或職務,反而有時還不如應徵大陸的電商更來得有發展性。

畢業後,多年來在大陸台商圈子中打轉,接觸大大小小的公司,我觀察所謂「培育台灣年輕人」這件事情,想來更總是十分感慨。

經營環境大不如前,台商「傳家」心態卻未改變

先談所謂的「台幹」,與台商經營的困難:

以海外台商而言,大多數因為人力成本因素,其二為開創本地市場,公司人力多數會以當地人優先聘任。但台灣老闆普遍「控制欲」較強,強調細節管理,又時常遇上大陸人跳槽、竊取機密的事端,故往往會聘用較為信任的台灣人,作為中高階主管執行管理工作,這也造就了「台幹」的需求。

但為什麼這幾年媒體總是報導台商經營斷層或打包回台灣?

個人觀察,除了本身因為經營不善倒閉的因素外,最多的原因,就是中小企業老闆總是偏好「傳家」:兒子女兒若不接手,就找親戚來接,親戚也沒人要接手時,多數會賣掉公司回家養老,只有少數願意讓企業永續發展的老闆,才會讓核心幹部繼續經營。

所以,如果遇到家族經營觀念重的企業,通常經營觀念是十分封閉的,更遑論企業會培育人才。因為在台商家族企業中,通常高階幹部都會指定家族人員擔任。這也造成雖任管理部主管卻不一定對管理內行;財務經理可能對稅法了解還不如底下的會計助理,但是卻掌握全公司的帳戶;業務經理不一定比底下業務員更熟知產品......等等不可思議的情況。

當然該企業一定有某種特長,才能在十幾年前甚至更早於產業中發跡。不過由於管理制度、公司治理上的先天不足,所謂的「外人」,也就是沒有家族背景關係的「台幹」,儘管要擔負的業務責任吃重,想要在公司內升遷、拓展事業的機會,卻遠遠不成比例。

也許我提的只是縮影個案,但當親眼見證幾個當年稱霸一方的獨特企業,逐漸在產業中凋零甚至在台灣市場中失傳;或者因為老闆要把公司收掉了,員工只好鳥獸散,核心專業或市場競爭力轉移到了大陸公司或其他地方去,台灣人便不再擁有這項優勢,著實令人不勝唏噓。

如今,在大陸這樣激烈競爭、甚至惡性競爭的環境下,以中小企業起家的台灣人,要不就是做大,要不就是悲劇收場。

「人才難尋」?問題多在老闆自己

而即使想要擴大發展,繼續生存奮鬥的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也是人才斷層。尤其在中小企業裡,絕大多數傳統產業老闆,遇到市場競爭壓縮利潤時,總是優先著眼將人力成本壓縮到最低──除了薪資、還有訓練成本,把員工純粹當成賺錢工具。

所以,這裡我所接觸到的不少台商公司,普遍並不願意在員工身上投入長時間的基本訓練。這彷彿是中小企業老闆們之間的默契:沒有人才就挖人,錄取人也要有相關經驗,省去教育的成本,一進公司立即上場。真的找不到人了,才會錄取零經驗的應屆生,並且以最低行情價計算薪酬。

這也是為什麼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即便有了高學歷,也只能默默接受離鄉背井工作,領著至少稍微比 22K 高一點的薪水。

所以在老闆們私底下的聚會社交場合上,我時常聽到他們抱怨「人才難尋」,總忍不住嗤之以鼻,怪人才不來,怎不先認真檢討公司是不是夠吸引人才?

談回到最開始說的,台商企業常會聘用較為信任的台灣人,作為中高階主管執行管理工作。但假設今天某企業錄取了一位年輕的研發主管,他可能在台灣只是管理 5 人以下的小實驗室,到了大陸所執掌的部門卻有 30 多人以上,若熟知管理學便了解,面對不同的規模,管理的思惟及策略都必須改變。

但中小企業通常不會有任何的進階管理課程,也不會有詳盡的教育訓練,頂多只是簡易的培訓──在新人剛進公司的前半年,用母雞帶小雞的方式交辦任務,讓新人在一旁學習。

所以,這個年輕主管,僅能利用自己先前公司的少許經驗,被半強迫迅速融入新公司中,然後立即上線。說好聽點,是在屢次的錯誤中調整修正;說難聽點,就是每天都被公司丟不同的任務,先試試看做了再說,做錯了被罵了,才知道怎麼正確的執行管理。

儘管不教而殺謂之虐,但這種虐待式的職場環境就是普遍的台幹生活。

年輕人,靠自己。台商再不真正重視人才,很快就會凋零

另一個問題就是,通常台灣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資深的大陸人員,若非家族成員、專業又不盡人意,管理資深員工通常會窒礙難行,得費好一番功夫才能磨合,若離家背井沒有同事朋友可以宣洩或是解惑,心理委屈了,不久就只能打包回台。

老實說,這樣現實的台商職場環境,恐怕無法在短期間有大幅的改變,年輕人若嚮往中國市場,要等著靠別人「培育」,不如靠自己比較實際。

不論台資、陸資、外資,若決心前往中國,甚至相中了屬意的公司,建議可以先在台灣企業中多磨練,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到了中國當地,若擔任企業主管,更應該保持閱讀管理書籍的習慣,敞開心胸解決問題,如此必能準備好到下一個新舞台。

中國大陸的企業主什麼沒有,就是擁有龐大的資本,如同大陸各家電視台砸重金模仿各國、或直接購買版權,用龐大市場支撐,在海內外吸金。如今傳產的台商們一旦式微,往往會靜悄悄地被大陸企業將人才一一挖角、甚至併購,漸漸地台灣企業曾經有過的核心競爭力,一步步被大陸企業取代,「台幹」也成為「台勞」。

一流的企業吸引一流的人才,台商中小企業若無法視員工為資產,投資更多人才培育的成本,將永遠是二流三線企業,很快就會凋零。

   關聯閱讀

大陸工作第一課:「台灣人害台灣人。」

我不是不想上班,而是在台灣,基層主管要庸才不要人才

小小臺幹大不易──追求升官發財,不如用挫折培養硬實力

   作者簡介

Ling/LING's 兩岸飛行日記

無可救藥喜歡旅行的七年級台中人,英國萊斯特大學傳播研究所畢,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誤闖中國傳產叢林至今,在台商爭相奔離中國之際,繼續深耕搏鬥,目前任職台資公司擔任管理工作。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加入 @setn 好友 #第一次工作就上手

【#直播中LIVE】公然侮辱除罪化? 憲法法庭宣判結果曝光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