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國民黨立委羅明才(左)在普發現金三讀後拿著一萬元,笑得很開心。(圖/記者楊士誼攝影)立法院三讀通過普發新台幣1萬元的消息,原本應是令人振奮的好事,卻在台灣年輕世代間引發「經濟焦慮」的熱烈討論。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感嘆,雖然開心能領到錢,但這筆錢連一個月的房租都付不起,也凸顯出台灣年輕人普遍面臨的經濟困境,讓他深刻體會到「我們這個世代是不是真的很慘?」
普發1萬元是「解藥」還是「安慰劑」?
原PO以「普發1萬卻讓我經濟焦慮」為題發文,指出普發現金雖然能帶來短暫的「安全感」,但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根本無法解決長期的根本問題。他舉例,自己每個月房租就要1.5萬元,而生活費至少8千元,普發的1萬元甚至不夠付清房租,更無法應對薪資漲幅遠遠追不上物價與房價飆漲的現實。
原PO感嘆,一萬元連房租都不夠付。但多數網友認為,有錢拿就好。(圖/資料照)網論戰:有人覺得想太多,有人感同身受
貼文一出,網友們意見兩極。部分網友認為原PO「想太多」,應該把這筆錢當作意外之財,開心接受就好。「沒有不安全感耶,有人送錢領就對了,沒有想這麼多」、「有總比沒有好吧」。多數網友普遍認為,與其陷入焦慮,不如將這筆錢視為生活中的小確幸。
然而,也有不少網友對原PO感同身受,「我非常懂被房租追著跑的感覺,也懂焦慮跟壓力下心裡緊緊的無力感」、「這代表問題很嚴重了」。這些留言反映了許多台灣年輕人普遍存在的無力感,認為政府普發的現金,就像是「暫時的糖衣」,雖然能夠暫時緩解壓力,但核心的結構性問題,如低薪、高房價等,依然存在。
普發現金一萬最快十月發放,發放方式還在討論中。普發1萬「最快10月入袋」 發放模式曝
立法院於 8 月 29 日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將經費上限調整並正式納入普發1萬元條文;依規定,條例公布後行政院需在一個月內啟動發放作業,若特別預算順利通過,政府內部資料與媒體報導推估最快可望於 10 月開始發放,但實際時程仍須看行政院與立法院後續程序。政府擬參考 2023 年發放6,000元的作法規劃發放模式。
若參照2023年發放6000元的做法,政府可能會設立專屬網站,民眾只要透過手機、平板或電腦登入健保卡號與金融帳戶資料,經系統核對後,款項就能直接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