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運動還是胖!營養師揭「3隱形地雷」 害人不餓卻想吃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吃得少卻瘦不下來,可能與生活作息有關。營養師薛曉晶分享3個造成減重失敗的隱形推手,分別是「睡眠不足、身體缺水、每日步數太少」。以睡眠不足為例,會導致飢餓賀爾蒙上升、瘦體素下降,使人產生不餓卻想吃的慾望,而體內缺水時,代謝速率會下降,進而影響能量消耗。
請繼續往下閱讀….
薛曉晶在 臉書粉專指出,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身體缺水、步數太少」會導致減重停滯不前。2025年《Sleep》的試驗證實,睡眠障礙治療會影響能量消耗與食慾賀爾蒙,改變體重控制狀況。當睡眠不足,會導致飢餓賀爾蒙上升、瘦體素下降,讓人感覺「不餓卻想吃」。
再來是「身體缺水」,脫水只要達到2%,代謝效率就可能下降超過10%,當水分不足時,身體容易誤將口渴感解讀為飢餓,導致多吃的狀況。根據《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的回顧研究,缺水、肥胖在動物與人類中密切關聯,良好的水合作用對體重管理具保護作用。
最後是「每日步數太少」,現代人常是「有運動、卻沒活動」。即便一週上兩次健身房,若平日幾乎久坐,且每日步數長期低於5000步,基礎代謝率仍會顯著下降,身體長期處於「能量節省模式」,燃脂效率自然低落。而減重不只是少吃,更要檢視生活是否全面維持健康代謝。
薛曉晶提醒,每晚應睡滿7小時以上,使身體進入最佳「代謝友善狀態」,研究顯示,規律且充足睡眠,顯著降低肥胖與代謝疾病風險,至於飲水部分,建議早晨起床後,先喝一杯水啟動新陳代謝,每天需補充至少2000ml的飲用水,而每日步數應累積7000至8000步,很多人一週固定健身,卻忽略每天的「日常步數」,走不到5000步的人,即便有高強度運動,基礎代謝率仍偏低。步數不足,等於身體長時間處於「能量節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