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被譽為峽灣之國的挪威,不僅以壯麗自然景觀聞名於世,更以其對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成為全球氣候創新的熱點。面對全球永續發展挑戰,挪威新創企業正透過先進的電池技術、智慧數位平台、船舶維護方式的革新等,提出前所未見的解決方案。

▲挪威正以軟體、電池、船舶與碳管理等多元新創力量,在氣候科技領域塑造全球永續典範,展現技術創新與ESG實踐並行的國家級策略格局。(圖/永續新聞網)
這些新創不僅展現對綠色未來的承諾,更為全球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標準立下典範。以下是五家在氣候科技領域嶄露頭角的挪威代表性新創公司:
1. Norsjór:以雷射科技對抗海洋生物附著,實現船舶去碳化
由阿格德爾大學的Amalie Eliersten與其團隊創立的Norsjór,致力於解決海洋生物附著(biofouling)問題。該現象指的是細菌、藻類與小型海洋生物逐漸附著於船體等水下結構表面,進而增加航行阻力、耗油與溫室氣體排放。
Norsjór開發出創新雷射清潔技術,能有效移除附著物,同時不傷害海洋生態,更減少對有毒清潔化學品的依賴。該公司也因此入選2023年Equinor & Techstars能源加速器計畫,備受矚目。
2. Volue:以軟體推動能源、供水與基礎設施的數位轉型
Volue成立於2020年,由四家北歐科技公司合併而成,包括Markedskraft、Powel、Scanmatic和Wattsight。總部位於奧斯陸,Volue利用高階軟體解決方案協助能源、水資源、電網與基礎設施部門提升效率與永續性。
其平台整合多項功能,包括再生能源調度、電網優化、基礎建設升級等。Volue更獲得挪威創新署(Innovation Norway)資助,運用機器學習與即時數據減少水資源浪費。此外,Volue也被歐盟執委會列為「地平線 2020」計畫下的核心創新者,展現其在能源交易平台研發的領先地位。
3. Morrow Batteries:打造歐洲最大LFP電池廠,實現綠能轉型
創立於2020年、總部位於阿倫達爾的Morrow Batteries,專注於開發價格合理且永續的電池技術,加速全球向綠能轉型。
Morrow正在興建歐洲第一座吉瓦級鋰鐵磷(LFP)電池工廠,預計今年開始量產。更重要的是,該公司承諾採用100%可再生水力發電製造電池,大幅降低碳排放。此外,Morrow正研發無鈷、低鎳的LNMO電池,以回應電池原料的倫理與環境議題。
為推動技術落地,Morrow除了獲得挪威創新署15億挪威克朗資助外,也與全球30間研究機構合作,並於格林斯塔成立 Morrow研發中心。
4. chooose:讓碳抵換成為日常數位體驗的一部分
創立於2017年的chooose,打造一個便捷平台,讓個人與企業能輕鬆執行氣候行動,尤其是將碳抵換整合至消費流程中,例如結帳頁面或App使用過程。
透過自動化碳排計算與合規碳抵換產品(如永續航空燃料SAF、碳移除技術)的串接,chooose提供使用者簡單有效的減碳途徑。其服務已獲得加拿大航空、英國航空與Booking.com等國際品牌採用。
公司近期亦完成由GenZero與SOUNDWaves領投的1,380萬歐元募資,進一步擴大全球氣候影響力。
5. Evoy:打造高性能電動船引擎,開啟海上減碳新篇章
成立於2018年的Evoy,專注於為商用與休閒船舶開發高效電動推進系統,目標是取代傳統柴油引擎,徹底減少船舶碳排。
Evoy的電動動力系統可無縫整合至現有船舶,具備低噪音、低維護成本與低排放等優勢,不僅提升航行體驗,更有助於改善水質與空氣品質。
其在海事永續領域的創新亦獲歐盟創新委員會「綠色政綱」專案資助,顯示其在綠色航運轉型中的關鍵角色。
結語:從本土創新走向全球影響力,挪威打造氣候科技典範
上述五家新創公司充分展現挪威在永續創新上的深厚實力,不論是海事維護、數位基礎建設、綠色電池、碳足跡管理或船舶電動化,都切中全球氣候挑戰的要害。
這些新創企業不僅支撐挪威邁向2050年低碳社會的政策目標,也成為世界其他國家借鏡的標竿。隨著更多跨界合作與資金投入,這些公司將在全球永續科技發展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