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比加工食品更毒!「1類食物」害人肥胖、罹癌、糖尿病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超加工食品(例如洋芋片等)會促進過度進食,增加肥胖與內臟脂肪過多的風險。(示意圖/Pexels)

▲超加工食品(例如洋芋片等)會促進過度進食,增加肥胖與內臟脂肪過多的風險。(示意圖/Pexels)

「加工食品」對健康的影響,逐漸為人所知,但「超加工食品」的危害更大。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的一篇新文獻深入探討了超加工食品與肥胖的直接關係,超加工食品會促進過度進食,增加肥胖與內臟脂肪過多的風險,進而引發慢性發炎、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臉書粉專「生醫不科科」表示,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一篇14日發表在《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自然綜述:內分泌學)的一篇新文獻深入探討了超加工食品在肥胖問題中的角色,並解釋背後的生物機制。

這篇文章將超加工食品定義為,由食物分解成其組成部分後,經過化學或物理改變性質,再與「美味添加劑」(如色素、代糖、調味劑)重新組合而成,以生產方便、可口且高利潤的產品,來取代傳統的非加工食品。例如零食、含糖飲料、速食、速食餐點等等,很多都屬於超加工食品。

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的飲食模式會促進過度進食,並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風險。這背後有如下的機制:

1. 超加工食品通常能量密度高、口感軟,更容易快速進食,導致在飽足前攝入過多熱量。

2. 超加工食品會影響飽足感訊號和食物獎勵系統,讓人吃得更多,卻不容易感到滿足。

3. 其他潛在因素如乳化劑、代糖、人工營養素以及加工和包裝材料中的污染物,也可能透過改變吸收動力學、血糖反應和腸道菌群組成等方式促進肥胖。

研究人員表示,吃超加工食品愈多,肥胖、內臟脂肪過多的風險愈高。尤其在孩童與青少年階段,長期接觸超加工食品,會大幅提高肥胖風險。問題是超加工食品價格便宜、取得容易、無所不在,尤其在經濟較弱勢的族群更常見。

因此,研究團隊建議,應在法規上來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消費,並建立促進健康的食品系統,才會是更好的克服肥胖蔓延的方法。

#超加工食品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