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國光客運被爆兩度欠薪,傳財務危機。(資料照)
疫後載客率未見回升,國光客運再傳財務危機。繼今年2月薪資遲發風波後,近日再有員工投訴公司本應於7月20日發放薪水,卻一再延後,引發內部憂慮。國光客運回應強調,僅因資金調度延遲,22日可完成發薪,並致歉提供特休補償,但公路局已介入查核,凸顯台灣公路客運業深陷寒冬。
半年2度爆薪資延遲 員工憂心經營陷困境
多名國光員工近期在社群平台反映,原訂7月20日的薪資遲未入帳,公司一度稱將延至21日發放,之後又推遲至22日,還以「一天特休假」作為補償,引發不滿。有員工更直指,這已是半年內第二次遭遇遲發薪,並擔心未來恐導致駕駛不跑車、班次受影響。
更令人憂心的是,有內部人士指出,車輛保養材料疑似斷料,輕微故障就無法維修,車廠內的垃圾車也已數月未清運,甚至與保全公司發生財務糾紛,導致保全人員撤離,安全管理出現破口。

▲國光客運調漲票價,仍止不住虧損。(圖/國光客運官網)
業者致歉稱資金已到位 強調營運正常
對此,國光客運表示,目前營運正常,這次延遲發薪純屬資金調整過程所致,22日下午下班前可完成發放。公司也坦言,疫後國道客運經營困難,過去兩年內部不斷投入資金彌補虧損,但載客率低、營收難支,經濟壓力巨大。
國光也重申,其配合主管機關長期執行公共運輸政策,當前正與交通部公路局協商,包括檢討虧損路線、尋求資產活化方案等因應措施。

▲國光客運擬7/1起兩階段調漲, 首波漲幅低於10%。(示意圖)
公路局介入查核 客運寒冬恐持續
交通部公路局表示,已於22日上午派員赴國光客運查核公司財務與營運狀況,並將另行說明。據《聯合報》報導,近一年來,已有36條客運路線申請停駛,多數因載客不足、開一班賠一班,加上政府補助下修,業者難以支撐。
先前國光曾於2月因9,000多萬元補助款未及時到位,導致薪資延後發放,但當時遭公路局打臉,表示是國光未及早申請,政府已協助完成程序。如今再爆出類似狀況,是否反映企業管理與現金流雙重危機,備受關注。

▲客運業人力短缺,載客率不佳,不少業者嘆開一班賠一班。(示意圖)
根據交通部資料,截至2023年底,全台長途客運載客人次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七成,國道客運載客率亦年年下降。專家認為,在高鐵與區間快線競爭下,若無政策補助或產業轉型,客運業「倒一間不意外」。
專家建議:產業轉型與整併為當務之急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曾指出,公路客運長年仰賴政府補貼與大量人力支持,疫後缺工加上運價難調,將加速中大型業者虧損擴大。他建議政府應推動區域營運整併,透過資源整合減少重複營運,同時引進智慧調度與電子支付系統,提升效率,才可能讓公路運輸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