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多個NGO組成的「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召開記者會,呼籲憲法法庭不應「不予以回應」,大法官也有責任儘速審理憲訴法釋憲案(圖/記者楊士誼攝影)自部分大法官任期屆滿、憲訴法修正生效後,憲法法庭已癱瘓235天,多個NGO組成的「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今(1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憲法法庭不應「不予以回應」,大法官也有責任儘速審理憲訴法釋憲案,以回應憲政僵局。聯盟也指出,立法院三黨應明確標示大法官人選的投票理由與標準,而非服膺於惡性競爭下的黨意。聯盟也呼籲,總統賴清德應積極、詳盡說明大法官提名理由,以爭取支持。
憲法法庭應儘速審理憲訴法釋憲案化解僵局
聯盟聲明指出,隨著憲法法庭癱瘓長期化,以及新任大法官持續難產下,憲法法庭除了不得「不予以回應」外,更有責任以現有大法官審理憲訴法釋憲案。聯盟表示,前兩次大法官審理過程可見,在野黨沒有理由的反對人選,更荒唐的是民進黨立委竟封殺在野黨可能支持的人選,這代表在野黨不樂見能制衡立法院的憲法法庭正常運作,被提名人支持廢死,或政治立場鮮明只是表面理由。聯盟強調,在野黨最有效逃避監督的方式,就是一律封殺大法官被提名人;執政黨也選擇策略性封殺。憲法法庭應負起責任,否則很可能在接下來的三年無止境的停擺下去。
總統應擴大審薦過程的透明、爭取社會支持
聯盟也指出,大法官被提名人名單,過往由副總統、4到5位前大法官或髮界重量級人士組成審薦小組,公開徵求推薦並向總統建議名單,去年的審薦小組甚至除了副總統蕭美琴外,其他委員皆為男性的現象,聯盟表示,期待審薦小則能納入多元代表並擴大參與,提升透明度,爭取社會支持。
聯盟進一步指出,總統應更充分說明提名理由,前兩次不乏爭議人選,如色彩較濃厚的姚立明、檢察官出身的蔡秋明等,因此外界對提名動機產生懷疑。聯盟認為,總統應更積極、詳盡說明提名理由,以爭取更多支持。
立法院應理性審查,大法官不該作為犧牲品
聯盟也提及,兩次大法官人事同意權審查可見,立院各黨針對個別人選「團進團出」集體投票,甚至祭出「跑票就開除」的手段,聯盟批評,可見立委投票並非考量人選適任與否,而是服膺於惡性競爭下的黨意。各黨應讓被提名人說明其理念,書面詢問完成後也應公開被提名人的回應;立院也宜邀請被提名人出席相關公聽會,接受專家檢視。
聯盟續指,立法院詢答程序應大翻修,避免浪費時間與片段回答,各黨也該明確表示投票理由與標準,而非讓黨意先決。聯盟最後也呼籲,下一波人事審查應參考其建議,各黨也應開放立委自由投票,充分檢視被提名人,而非重蹈覆徹讓憲法權利遭黨意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