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漢光演習求真演練戰爭情況 金融時報:臨場意外凸顯「易守」優勢

編譯張渝萍/綜合報導

2025漢光41演習9日登場,長達10天的演習中,不但是過去的兩倍,不少新嘗試中也都是前所未見,包括利用捷運運送彈藥與糧食等等。《金融時報》15日就特別針對此次漢光演習作分析報導,稱這次演習「直接將戰爭可能帶來的現實情況推到民眾眼前」,且如迷宮般的巷弄雖然把國軍的軍用車搞得狼狽,撞壞一些路邊汽車,但專家指出,這也凸顯台灣複雜地形帶來的易守優勢。

此次漢光演習直接將戰爭可能帶來的現實情況推到民眾眼前。(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此次漢光演習直接將戰爭可能帶來的現實情況推到民眾眼前。(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將戰爭情況推到民眾眼前 提升全民警覺

14日凌晨有不少配備FGM-148「標槍」(Javelin)反裝甲飛彈的憲兵從捷運站魚貫跑出來,進入戰鬥位置;陸軍後勤指揮部也透過捷運送彈藥與糧食。《金融時報》指出,台灣國軍今年將年度「漢光演習」推進到民眾眼前,就是為了讓全民更貼近戰爭可能帶來的現實情境,並提升社會對中共可能攻擊後果的警覺與了解。

一名在地的年長呂姓住戶就說:「如果真的打起來,戰爭會就在我們眼前發生。」

中共解放軍近期不斷在台灣周邊進行軍演,頻率與規模都大幅增加。作為回應,台灣政府加強國防建設,尤其是在俄羅斯於 2022 年初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後更重視國防。

不再依腳本演練 考驗臨場應變能力

外界專家將「漢光演習」視為台灣軍方應對中國威脅能力的測試。相較過去依腳本演出的訓練,現在以更貼近實戰的方式取代。例如去年演習就取消彩排,改以臨場應變的戰鬥情境為主。

而今年的演習進一步升級。14日的捷運作戰行動,就是在模擬在中國發動導彈襲擊下測試「戰場生存力」,並首次將公共運輸系統納入演練。而這僅是今年不少「首次」中的一項,其他還包括今年動員2.2萬名後備軍人,創下漢光演習41年來最多紀錄,也反映出防衛台灣將會是全民動員的行動;同時,這次也是首度納入美國提供的「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今年的演習長達10天,是歷年來的兩倍,將於18日結束。

今年動員2.2萬名後備軍人,創下漢光演習41年來最多紀錄。(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今年動員2.2萬名後備軍人,創下漢光演習41年來最多紀錄。(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最後四天投入持久戰訓練 過去鮮少公開討論這塊

與過去主要模擬攔阻共軍從灘頭登陸不同,今年軍方演練若中共解放軍在例行操演中突然發動攻擊的應變方式。而最後四天的演練將專注於全國各地持久戰的訓練,這類情境過去鮮少被軍方公開討論。

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強調,演習應落實「任務指揮」(mission command)的概念,也就是基層部隊須能在無需上級逐步指示下完成任務。一位高級軍官指出:「如果中國攻擊我們,通訊系統將是最先被摧毀的部分。因此,我們若要做真實訓練,就必須演練部隊在與上級斷聯情況下的應變能力。」

然而,專家表示,台灣軍隊仍難擺脫過度集權的指揮文化。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表示:「指揮去中心化對我軍來說仍是一大難題。在這方面要看到快速進展仍有困難。」

漢光演習期間,台北街頭可見「台灣步兵戰鬥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漢光演習期間,台北街頭可見「台灣步兵戰鬥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大型軍用車在狹窄街弄穿梭 困境也是防守優勢

今年演習最直接明顯的改變,就是軍事行動更加貼近民眾生活。裝甲車、兵員輸送車與大型機動飛彈發射車,在非山區的擁擠城市中穿梭演練。

但這樣的演練並非完全順利。上周就發生至少三起軍用車輛意外事故:一輛美製「帕拉丁」(Paladin)自走砲誤入狹窄的住宅街道,撞壞多輛停車、窗框與水塔;一輛坦克擦撞路旁違停車輛;而一輛「愛國者」防空飛彈車在轉彎時卡在麵店的遮雨棚下。

一名觀察演習的外國軍事官員指出,這些意外顯示出台灣城市地形的複雜性,「對攻擊者來說,這(情況)會是噩夢。這裡真的很容易防守,但前提是你自己的部隊能熟悉這個迷宮般的環境。」

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磨合期」,台灣民眾仍保持耐心。一名汽車遭自走砲撞壞的女性表示:「他們需要訓練,我可以理解,們這條巷子也的確太窄了。」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