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新聞摘要
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甫上任,就面臨內憂外患交織的局面。這位曾任人權律師的61歲自由派政治人物,帶著近五成得票率擊敗保守派對手金文洙,成功翻轉了前總統尹錫悅因戒嚴風波黯然下台的政治版圖。然而,這場選舉帶來的不僅是政權更迭,更是一場關於南韓未來方向的重大考驗,李在明該如何應對來自北韓的威脅、關稅挑戰與東亞地緣區域風險。

▲李在明一上任就面臨國內經濟衰退與外交挑戰等威脅。(圖/翻攝自李在明臉書)
經濟救火+關稅談判
李在明表示,他上任首日的重點,就是應對眼前迫切的經濟難題。南韓今年首季經濟出現萎縮,受到通膨、家庭生活成本上升與小商家經營困難等多重壓力,他承諾,選後將立即編列年度第二次追加預算,發放地方振興消費券,同時擴大對育兒、青年與長者的補助,以紓解預算緊縮帶來的民怨。
但更棘手的是來自華府的壓力。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突如其來對所有南韓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震撼南韓社會。尤其鋼鐵、汽車等關鍵產業更是首當其衝。川普政府認為,韓美間貿易失衡需由關稅來導正,並要求南韓在既定時限內重新協商。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指出:「李在明幾乎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必須立刻與川普達成協議。」
對中國與台灣的立場恐成外交地雷
川普任內外交戰略大變動,不只要求南韓承擔更多自我防衛責任,甚至考慮調整駐韓美軍部署,轉向遏制中國的區域野心。白宮顧問柯比就曾直言:「南韓必須對北韓威脅負起壓倒性責任,好讓美軍集中力量備戰中國。」
對於這個議題,李在明表態相當謹慎。他主張南韓應在中台衝突中「保持距離」,強調「與兩方和平共處」是戰略重點,甚至在受訪時被問到,如果台灣遭到中國攻擊,是否會向台灣提供援助?對此,李在明回覆道:「等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時候,我會思考這個問題。」此番言論雖引發爭議,但也顯示他對捲入地緣政治衝突的警覺。
儘管似乎在外交上靠近中國,但李並未全然與美國劃清界線。他承諾持續與日本接觸、維持韓美同盟。他的外交路線在某種程度上,是試圖在美中之間走鋼索。前美國外交官雷弗指出,李在明、川普與中國這三方的互動恐將形成「完美風暴」,並補充:「這兩位領導人可能會處於完全不同的立場,而這將導致發展成問題重重的關係;如果成真,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將遭受嚴重威脅。」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因在俄烏戰爭上協助普丁,因此在經濟和軍事上得到更多支持。(圖/翻攝自朝中社)
北韓軍事日益強大 對南韓威脅增加
在平壤,金正恩無疑正密切關注著局勢變化,伺機而動。他的核武計畫比以往更加危險,至今無人能讓他收手,包括曾在第一任期內破天荒與北韓領導人會面的川普似乎也沒有具體的行動對策。
川普重返白宮後曾表達希望重啟與金正恩的談判,然而談判於2019年破局。南韓高度擔心,兩人若再會晤,可能達成一項對南韓極為不利的協議。
南韓擔憂,川普將秉持「美國優先」立場,僅要求金正恩停止製造能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飛彈,卻不處理大量對準首爾的短程核武;作為交換,金正恩可能會開出高昂的代價要求。
如今的金正恩,比2019年擁有更多籌碼,他有更多核彈頭、武器也更先進,而原本對他施壓的制裁也幾近瓦解。主要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丁為換取北韓援助俄烏戰爭,正提供金正恩經濟與軍事支持,使得金正恩更有底氣向美國提出大膽要求,他可能會要川普承認北韓為核武國,並接受「減量」而非「廢核」的協議;另一個可能要求是,美國縮減對南韓的安全保障,包括撤軍。
曾參與2019年美國與北韓談判的前官員賽勒(Sydney Seiler)說:「現在是北韓掌握主導權,其中唯一的變數,是川普願意冒多大風險」,且強調「撤軍作為談判籌碼,其實並非天方夜譚。」
賽勒說道,美國「不會拋棄南韓」,但建議李在明儘速與川普建立關係,並明確表態,也就是若未來談判成局,南韓必須參與其中。另外,前外交官雷弗亦補充表示,李在明必須在各方面迅速行動,他認為李的首要功課是擬出「南韓為何是不可或缺夥伴、為何值得美國投資」的十項理由以說服這位充滿懷疑、愛斤斤計較的川普。

▲如何讓川普相信南韓是戰略盟友的實證,是李在明當前面臨的關鍵難題之一。(圖/翻攝自川普官方X平台)
南韓民眾期待與憂慮並存
《路透》4日報導,選民對李在明寄予厚望提到:「我希望他能讓經濟復甦,鏟除叛亂勢力」64歲的小商家林永澤說,「與川普的互動可能不容易,但我希望他任用有能力的幕僚,妥善處理問題。」
面對川普的不可預測與關稅壓力,南韓希望打出的籌碼之一,就是其世界級造船實力。除了中國之外,南韓是全球第二大造船國,而中國則擁有世界最大海軍與造船產能,這對正在衰退中的美國海軍與造船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
韓方希望能說服美國為其建造與維修軍艦,以此作為南韓是戰略盟友的實證。位於南韓蔚山的現代重工業造船廠,擁有全球最大規模,每年建造約40至50艘船艦,包括驅逐艦與潛艦等軍用艦艇。
國會過半但社會裂痕仍在
李在明所屬的共同民主黨目前掌控國會,這對推動法案與預算來說是一大優勢,也可望終結尹錫悅時代行政與立法的對立。不過,這樣的優勢也引來反對陣營擔憂。今年5月,由共同民主黨主導的委員會通過一項修法,旨在修改選罷法,而李在明本人曾被判定違反該法;他們也承諾推動一項釐清總統在刑事調查中享有何種保護的法案,此舉被外界視為要為李在明解套其他未結案件的風險。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