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忽!研:長期傷心...「心血管疾病」風險恐飆6倍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傷心」恐真的會傷「心」!每個人都有過因為各種創傷而傷心的經驗,不過根據最新的精神醫學研究顯示,長期處在創傷狀態下的人,未來比較容易罹患各種心血管疾病。

▲根據最新精神醫學研究指出,「傷心」可能真的會傷「心」,易得心血管疾病。(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攝影者Dragana_Gordic/翻攝自Freepik ) 

參與此研究計畫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周伯翰表示,這份研究共有4765案例,其中包括953位經過精神科醫師診斷具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另外3812人為沒有罹病的對照組,經過13年的追蹤對照兩組發現,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和對照組相比之下罹患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出4到6倍。

這項研究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與哈佛大學、台北慈濟和三軍總醫院的研究團隊執行,透過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結果發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將來得到高血脂、高血壓與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說明傷心可能真的會「傷心」。

周伯翰指出,此研究也發現服用抗憂鬱藥物有助於降低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間接說明了「心病可能還要心藥醫」。

這項研究結果3月刊登在哈佛麻州總醫院「綜合醫院精神醫學」國際期刊(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

周伯翰說明,長期心理創傷會讓大腦杏仁核(amygdala)過度活化,導致交感神經長期過度反應與體內的血管發炎因子升高,因此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他曾會診一名罹患心肌梗塞的50歲男子,不菸不酒,一點小事就緊張焦慮,30歲就被診斷有高血壓,但治療效果不佳,需合併多種藥物控制治療;經過深談後,才發現患者童年長期生活在家暴陰影下,父親常常酗酒後動粗,患者須時常提高警覺避免突然被一陣毒打,長大離家後也常對周遭環境沒有安全感,精神常處於緊繃戒備狀態,經抗憂鬱藥物治療後紓緩緊張情緒,血壓也較穩定。

周伯翰說,抗憂鬱的藥物能夠讓情緒穩定,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具有抗發炎效果,可能機轉主要是透過有效抑制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進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改善血管發炎與減少刺激骨髓分泌發炎因子,而達到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周伯翰也呼籲,許多人遇到心理創傷時,常常覺得「靠自己」就會好,但是每個人能夠承受的壓力程度不同,當創傷壓力的影響超過個人所能負荷時,往往會開始出現恐慌、焦慮不安甚至憂鬱的情形,建議還是要適時就醫, 否則長期下來「傷心」導致傷「心」,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加入 @setn 好友 #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積電法說後台股一片光明?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