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多病纏身不是靠藥!新研究曝「2招」讓人更健康:只要3個月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人若有多種慢性病纏身,必須服用多種藥物。(示意圖/資料照)

▲人若有多種慢性病纏身,必須服用多種藥物。(示意圖/資料照)

許多人多種慢性病纏身,例如三高,必須服用多種藥物。醫師張家銘表示,多病纏身不是靠更多藥物,最新研究發現,透過2種方式,「個人化運動治療」與「自我管理支持」,3個月後的結果顯示,接受這套「生活型處方」的患者,明顯提升生活品質,比單靠藥物治療的對照組進步更多,也感覺自己更健康。更重要的是,沒有增加嚴重副作用。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很多人有多重慢性病,因此每天要吃一堆藥物,例如糖尿病、關節痛、助眠劑、降血壓藥等,但患者整體感覺仍不佳。當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是服藥,而非「好好生活」時,並不會變健康。

他表示,2025年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指出,改變生活,就是治療的開始。一項臨床試驗針對228位多重慢性病患者進行長達12個月的觀察,核心介入只有2個重點:個人化運動治療(Personalized Exercise Therapy)與自我管理支持(Self-Management Support)。

研究:改變生活就是治療的開始

該研究的訓練計畫,是每週2次、共12週的個別化課程。內容從暖身、平衡訓練、肌力強化到日常動作模,每個動作有不同難度,還能即時根據個人反應做調整。

每位參加者還會搭配自我管理課程,學會如何設定生活目標、因應情緒起伏,讓運動變成可維持的習慣。

結果顯示,接受這套「生活型處方」的患者,在生活品質上明顯提升,比單靠藥物治療的對照組進步更多,連自評健康狀態也更樂觀。更重要的是,沒有增加嚴重副作用。

所謂「個人化運動」,並非高強度健身,而是為身體量身打造的簡單動作,例如坐著抬腿、靠牆蹲、輕鬆伸展。「自我管理支持」則是讓人學會如何觀察自己、設定可達成的小目標,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藥物不是不重要 但不是唯一的路

他表示,面對多重慢性病,單靠吃藥很難讓人感覺好。有時患者的指數改善,但仍無精打采、走沒幾步就喘、心情也不好。因此,當生活節奏被重整,身體就會自己找回平衡。

從每天5分鐘開始 把生活當藥來吃

張家銘建議如下方式:

1. 走路5分鐘,不用走快,只要走得動。

2. 用手機記錄每天走的步數,看到自己每天有在進步,就會有成就感。

3. 吃完早餐後做5分鐘伸展操,讓腸胃、血液、關節醒來。

4. 記錄今天的情緒跟身體感覺,慢慢認識自己的節奏。

#運動美體x健康促進

【立院榮譽顧問EP.120】投票沒用論?呱吉和3Q的大罷免大討論!國民黨超爛…但我該去罷免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